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课题 “?”在大括号下面求一共有多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6、7的加减法,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相关实际问题。 2.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带大括号和问号这类题的题意。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加法解决图中带大括号和问号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天气晴朗,兔子一家到山上去采蘑菇。看,左边的4只小兔子收获满满,右边的兔妈妈和兔爸爸看到它们的成果,向它们竖起了大拇指……(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说说图里有什么。 课堂预设: 学生1:左边有4只兔宝宝,右边有兔爸爸和兔妈妈。 学生2:有一个新符号“”和“?”。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1))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大括号和“?” 教师:你们知道大括号和问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预设: 学生: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表示求的问题。 教师:结合情境图,大括号表示把左边的4只兔子和右边的两只兔子合起来,大括号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2.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教师:“左边有4只兔子”和“右边有2只兔子”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一共有几只兔子”是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 学生: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计算。 教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4+2=6。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3.检验反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解答正确吗?要怎样检查呢? 学生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学生:可以在图中数一数,看看是不是一共有6只兔子。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当“?”在“”的下面时,求的是总数,表示把“”上面的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6“做一做”。 (1)仔细观察图,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完整的图意。 (2)集体交流。 教师:“?只”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表示求左边和右边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左边有2只企鹅,右边有5只企鹅,要求一共有几只企鹅。 教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8“练习十”第1题左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课堂预设:第一幅图大括号和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几条鱼。左边有3条鱼,右边有3条鱼,一共有几条鱼?列式是3+3=6(条)。 3.课件出示教科书P48“练习十”第4题右题。 教师: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学生:图片告诉了我们左边花瓶中有2朵花,右边花瓶中有5朵花,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几朵花,列式是2+5=7(朵)。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以及运用加法解决图中带大括号和问号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在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能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表述题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意思,然后用三句话完整表达题意。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1) “ ”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
教后 反思 本节课是教科书中第一次通过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并会用三句话来清晰、完整地表达图意,再根据加法的含义列出算式。部分学生可能在反思这个环节有困难,不知道怎样检验,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