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14 练习课 10的加减法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14 练习课 10的加减法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20: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10的加减法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三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10的数字卡片(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基础训练 (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第9题)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0= 3+4= 9-2= 4+5= 9-6= 7-4= 5+2= 10-8=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当堂训练 1.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练习十三”第4题。 教师:熊猫手上拿了两张卡片,相加正好得10。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再像熊猫一样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预设:如果学生用10和0两张数字卡片组成一道加法算式,教师应要予以肯定,同时进行拓展。 教师:熊猫拿了两张卡片,一张是3,如果相加得10,猜一猜,另一张是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比一比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练习十三”第11题。 引导学生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练习十三”第13题。 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蜻蜓和荷花谁多谁少,再说说谁多几个或少几个。以一幅图两句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蜻蜓比荷花多几”也就是“荷花比蜻蜓少几”。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习十三”第10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哪些可以用“7+3=10”表示。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课堂预设: 学生1:图中的小朋友可以用7+3=10来表示,左边有7名女同学,右边有3名男同学,一共有10名小朋友 学生2:图中的小鸟可以用7+3=10来表示,左边有7只小鸟,右边有3只小鸟,一共有10只小鸟。 学生3:图中的花可以用7+3=10来表示,有7朵紫花,3朵红花,合起来是10朵花。 教师:图中小朋友、小鸟、花的数量都可以用7+3=10来表示,所以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7+3=10来表示,只要一部分是7,另一部分是3,求一共有多少就可以用7+3=10来表示。 4.填未知加数 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习十一”第7题。 (1)教学第7题时,要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填空前让学生学会读算式:3+□=10,读作“3加几等于10”。 (2)教学时重点要让学生明确画圆时,应先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出的圆确定分别还要画几个圆,再根据所画圆的个数去填未知加数。如果有学生通过想10的组成“3和7组成10”在方框里填上了,或者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在脑海里列出减法算式“10-3=7”,并根据这种算式在方框里填上题3,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他们说出“想”的过程。 三、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练习了有关10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事情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 读算式可以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板书 设计 10的加减法 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填未知加数的问题
教后 反思 本节巩固了10的加减法,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没有涉及用1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在本次练习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并学会流利地说清图意,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于加减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