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题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明确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明确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认识,你能根据数的组成填一填吗?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课件出示下题) (1)1个十和3个一组成( ); (2)8个一和1个十组成( ); (3)15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4)19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 先同桌相互说一说,再集体订正。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板书: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捆,再摆3根。 教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10+3。 教师:10+3的得数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课堂预设: 学生1:根据数的组成,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 学生2:可以从10往后数3个数,就是1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教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课堂预设:学生根据经验,可以列出13-3=10,13-10=3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3由1个十和3个1组成,去掉3个一,就剩下1个十,就是10;去掉1个十,就剩下3个一,就是3。 课堂小结: 教师: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2.学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 教师:根据刚才的拨珠过程,你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2=13。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堂预设:引导学生说出: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加上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13。 教师:在加法算式中,每一部分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作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作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作和。 教师边说边板书: (2)(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上拨去2颗珠子) 教师:根据刚才的拨珠过程,你能写出一道减法算式吗?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11。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堂预设:引导学生说出: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3个一里去掉2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 教师:在减法算式中,每一部分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减号前面的数叫作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也叫作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作差。 教师边说边板书: 课堂小结: 教师:在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加。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减。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8“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8“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指名学生先说出图意,再列算式。 3.课件出示教科书P78“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讨论。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明确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通过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 初步了解即可,不要求识记。
板书 设计 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后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目标是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于11~20各数认识,而并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摆小棒,演示计数器上摆数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不懂的学生能在容易理解的学生的带动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想自主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