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5、4、3、2加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 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已学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基础训练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老师来考查一下大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下题) 4+9= 7+9= 8+5= 3+8= 9+7= 6+8= 2+9= 5+7=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中的某个题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5、4、3、2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1题。 教师:同学们,你能先说出得数再写出算式吗?先说一说,再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交流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规范学生书写算式。 教师:3+8是怎样算的? 课堂预设: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或者凑十法。 教师:怎样写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写,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师:你能看懂这张统计表吗?竖着看第二竖行代表什么呢?第三竖行呢? 学生:第二竖行代表一班有7个篮球和4根跳绳,第三竖行代表二班有6个篮球和7根跳绳。 教师:横着看你能发现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1:一班有7个篮球,二班有6个篮球,一共有多少个篮球? 学生2:一班有4根跳绳,二班有7根跳绳,一共有多少根跳绳?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张统计表,自己填出结果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4题。 教师:仔细观察图片,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左边有7串糖葫芦,右边有5串糖葫芦。 学生2:第一行有9盆花,第二行有8盆花,第三行有6盆花。 教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你打算怎样计算呢? 学生:7+5=12(串) 教师:图中有这么多数,为什么选择用7+5呢? 学生:因为7和5是与糖葫芦有关的量。 教师:你还能根据已知信息提出其它问题并解答吗?学生1: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多少盆花?9+8=17(盆),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17盆花。 学生2: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有多少盆花?8+6=14(盆),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有14盆花。 学生3:第一行和第三行一共有多少盆花?9+6=15(盆),第一行和第三行一共有15盆花。 5.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练习了5、4、3、2的进位加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通过复习为练习课做好准备。 让学生体会所求问题与条件是有联系的。
板书 设计 练习课 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选择相关联的条件。
教后 反思 本节练习课的第2题是新的题型,虽然是填空题,但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类的题目来处理更合适。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表,对读懂统计表中的信息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看懂这个统计表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第4题信息量很大,要让学生结合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体会所求问题与条件是有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