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加减混合
课题 加减混合计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3、例4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及简便运算,并能正确计算。2.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知识,你们能计算下面各题吗?(课件出示习题)28+24+37= 70-23-16=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大家都学得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3。(1)课件出示例3。教师:从材料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学生1:车上原来有47人,到了南山站;有人要上车,有人要下车;下来了15人,又上去了18人。学生2: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列式解答。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学生: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就是用车上原来有的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列加减混合算式为47-15+18。(3)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同学们用的什么计算方法呢?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1:我这样算。4 7 3 2- 1 5 + 11 83 2 5 0学生2:我这样算。4 7- 1 53 2+ 11 85 0(4)讨论交流。教师:上面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学生:我喜欢右边的竖式,因为书写更方便。课堂小结:
教师: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学习例4。(1)课件出示例4。教师:这也是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你们会算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课堂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教师: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学生:我这样算。4 7 7 2+ 11 6 - 6 36 3 9教师:这道题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有没有简便写法?(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类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课堂小结:
教师:想一想,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后,指名汇报。教师: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28“做一做”1-2题。(1)不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2)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2.课件出示教科书P28“做一做”3-4题。(1)解决连加的实际问题。(2)解决连减的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笔算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但含有括号的不能写成一个竖式。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9页练习五5-6题。 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简便写法:72-(47+16)=9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所展现的信息,并联系上、下车的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算法,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后面教学例4时,教师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计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算式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发讨论,再总结要点,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