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5 11:21:12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甲(35°N,115°E)、乙(25°N,125°W)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角速度:甲>乙 B.自转线速度:甲=乙
C.地方时相差40分钟 D.12月22日白昼长短比较:甲<乙
3、5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4、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A.先向南再向北 B.一直向北 C.一直向南 D.先向北再向南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5-6题。
5、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渐长的区段是( )
A.a→c B.b→d C.d→e D.c→e
6、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读“太阳光照图”,回答7-8题。
7、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黄赤交角的存在
C.地球的公转 D.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8、图中,中心点是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9、地球上同一经线上的地区( )
A.季节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地方时相同
10、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
A.23.5° B.35.5° C.8.5° D.55.5°
11、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
A.9月17日18时30分 B.9月17日0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12、下面四幅图(图中阴影代表夜半球),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 B. C. D.
13、当太阳直射在120°E经线上,125°E的地方时是( )
A.12时 B.12时20分 C.11时40分 D.13时
14、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北京应为( )
A.4月30日1时 B.4月29日1时 C.5月1日1时 D.5月1日9时
1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A.多一半的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的地方是3月21日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6、图中b、c分别代表( )
A、岩浆岩、沉积岩 B、岩浆、岩浆岩
C、沉积岩、变质岩 D、变质岩、岩浆
17、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箭头,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
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下图为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问题。
18、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溶洞塌陷 B.板块挤压 C.火山活动 D.冰川侵蚀
19、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够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C.“浮石”空隙来自外力侵蚀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20、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能量的是(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沉积作用 ④侵蚀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关于甲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凹陷
B.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
C.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D.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23、下图中,最有可能找到石油资源的地质构造是( )
A.B.C.D.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24、图示内容整体反映的是( )
A.断层 B.背斜 C.向斜 D.褶皱
25、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 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 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斜构造
读左图“某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的山前地貌名称是(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
27、《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抬升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8、下列有关河流堆积地貌发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下游地区 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地区
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区 D.各种堆积地貌都发育在河流中游地区
29、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30、如右图,在30°N附近的宁波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要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始终保持垂直,故需要不断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角度,请问夏至日当天太阳能板与地面最合适的夹角为( )
A.5.5° B.6.5° C.7.5° D.8.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31、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弧AD为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是以 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这一天的日期是 前后,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此日,B、C、D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白昼从长到短依次是 ,南京(32°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产生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该日过后的三个月内,南京的白昼将逐渐 (填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 (填大或小)。
三、简答题
32、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6分)
(2)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说出有可能找到地下水和天然气的地点。(4分)
33、长江奔腾出三峡后,纵横于汉江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之间,经多年河道变迁,形成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河道,也遗留下众多长江故道,尺八湖便是其中之―。尺八湖形成于1909年,湖泊面积18平方千米,常年平均水深6米左右。尺八湖周边地区人口分布密度大、土地利用程度高,工、农业经济活动发达。下图为尺八湖位置示意图。
(1)简述尺八湖的形成过程。(6分)
(2)简要说明尺八湖湖床沉积物的主要来源。(4分)(
)
六盘水市第八中学2022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

破。
)地理·答题卡
准 考 证 号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
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
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28
[A] [B] [C] [D]
29
[A] [B] [C] [D]
30
[A] [B] [C] [D]
)
材料分析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
31.

20
分)
(1)



。(8分)
(2分)
(4)
(3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31.(2)
(12分)






(2分)
(4)
(3分)
)
(
32.(10分)
(1)
(6分)
)
(
32.(2)
(4分)
(2分)
(4)
(3分)
)
(
33.(10分)
(1)
(6分)
(2分)
(4)
(3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33.(2)
(4分)
(2分)
(4)
(3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