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5 10: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沙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试题(历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2.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 )
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 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 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
3.“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 )
A.推动儒学世俗化 B.突出思辨色彩 C.使儒学成为主流 D.提倡个性自由
4.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这反映出( )
A.私家修史已经蔚然成风 B.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
C.唯物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平民社会已逐渐形成
5.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城邦的一部分。在教育儿童时,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再及于理性方面,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 )
A.完善雅典民主政治 B.服务国家未来发展
C.实现公民地位平等 D.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6.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7.美国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必然影响
8.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
9.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兴起。例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 )
A.机器大工业推动大众体育思想的形成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
C.近代体育竞技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D.体育健康理念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核心
10.近代美国女作家海伦·亨特·杰克逊撰写了《可耻的世纪》,书中对西进运动揭露说:“只要我们的边疆还剩下一平方英里掌握在弱小的、孤立无援的主人手里,就会有一个壮实无耻的移民企图去夺取它,而且还有一个文质彬彬的政客为了获得选票和金钱在背后支持他。”由此可知,美国西进运动中原住民遭受灾难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印第安人的落后
C.西部土地资源的丰富 D.白人移民的贪婪
11.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文化再生运动”,融合进东方的儒家理念、印度人的气质、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以及西方的理性精神,使得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在新加坡文化中有所体现。此举意在( )
A.抵制外来文化侵装 B.维系移民社会安定
C.消除不同民族差异.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12.张骞通西域后,从汉至隋,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乐舞交流频繁,中国乐舞融汇了大量西域因素。唐宋以后,中国与西域乐舞交流大为减少,却与东亚的日本、朝鲜等国交流日益频繁。这一变化( )
A.说明唐宋与西域国家交往中断 B.反映了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
C.推动了中华文化自西向东的传播 D.得益于海上丝路地位的上升
13.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 )
A.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 B.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重大冲击 D.促进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14.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该项目申遗成功( )
A.反映了宋元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通 B.凸显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
C.肯定了宋元中国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 D.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
15.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以传授知识为生,他的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这体现了他致力于( )
A.传授雄辩术、修辞学等知识 B.破除封建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C.培养知识渊博的社会道德教师 D.用知识和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16.早在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王朝时期,一些学者就注重保存和发扬爱琴海地区以及印度的文化,在首都巴格达不仅有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而且学者们还对这些著作进行了译注。据此可知( )
A.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B.阿拉伯帝国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文化
C.阿拉伯文化对西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
17.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18.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7分)
材料一: 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
——马国华《孔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摘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的“回应”。 (7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6分)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家思想?(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表117~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 数量 来源地 职业
1607~1776年 100万 英格兰 贫苦农民及手工业者
1820~1860年 500万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 农民、工人
1861~1880年 500万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 农民、工人
1881~1920年 2350万 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 农民、工人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经济危机与革命交替,大量人口失业。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遭遇严重饥荒,大量人口不得不远渡海外谋生。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缺口巨大。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许多企业远赴欧洲招聘,并为移民提供路费。1860~1920年,美国东北部的城市化率从35.7%跃升至75.5%,城市人口中有一半是外来移民。此外,还有大量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西部,开垦了大片土地。而西部铁路的修筑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华工。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风俗,融合成美利坚文化。移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经历也造就了美国的民族性格。
——摘编自丁则民《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一,概括17~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 (6父)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 20世纪初美国出现外来移民潮的原因。(6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12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