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2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沟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吗?快来做一做吧!(课件出示题目如下)4+4+4=( )×( ) 3+3+3+3=( )×( )学生独立改写,全班交流。教师: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改写的。课堂预设:这个改写学生都很会做,通过交流,学生发现4+4+4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3+3+3+3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教师:观察左右两个加法算式,为什么加法算式不同而写出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呢?学生1:3个4相加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教师: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2))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2。(1)课件出示例2。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游乐场便利店的情况,你们能发现便利店中哪些物体的数量相同吗?学生1:有3束气球,每束有5个。……教师:同学们数的不错,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1个5、2个5、3个5(课件展示,将每5个气球圈起来)(2)自主列式。教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你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1:我列加法算式5+5+5=15。学生2:我列乘法算式5×3=15或3×5=15。(教师板书)(3)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在加法算式中,这里的“5”叫什么数?学生:加数。教师:在乘法算式中,这些数也有自己的名称,请你猜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给乘号前后的两个数取名字。教师:5和3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相乘的得数,叫“积”。(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测、读、辨析等活动中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同时巩固乘法的意义)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2题。(1)引导学生学会看图,用圈一圈的方法数清楚有几个几。(2)乘法算式有两种写法,而“几个几”只有一种表现形式。2.课件出示教科书P48“做一做”第3题。通过加法与乘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掌握了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9页练习九2-3题。 学生列算式时对于得数不作要求,学生可利用实物图,通过数一数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2)5+5+5=15
教后反思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少。这节课我认为可以多安排几张看图列算式的情境图,一方面巩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另一方面可突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知道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要注意的是:一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二要区分乘数与加数、积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