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革开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改革开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7 16:24:58

文档简介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标要求】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熟记以下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看图理解并说出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3.通过视频、材料、图示法等多种途径能够简单地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找出答案标注到课本上(8分钟)
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目的: 、
地点: 、
措施: 、
作用: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
重点: 、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
对外开放:
1、背景:
2、四个经济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农村改革
1、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思考一下:以上情景出现在什么时期?
3、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4、想一想:建国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农村改革应该注意什么?
探究二:城市改革
1、城市改革前的生产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出示两则材料:(1)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2)“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2、城市改革的内容?
3、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
探究三:对外开放
1、1980年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2、后来增设的经济特区在哪里?
3、对外开放新格局有什么特点?
4、有人说:当年,为了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如今,我们打开国门,把他们请进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革命前辈的血不就白流了吗?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或者: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
四、当堂训练
1.实行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是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营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私有制 D.商品化的市场经济
2.首先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实行”包产到户”的是( )
A.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B.山西昔阳大寨大队
C.江苏江阴市华西村 D.天津静海县大丘庄
3.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杭州 B.深圳 C.武汉 D.南京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D.外商独资企业的改革
5.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横线的词含义是什么?
(2)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五、学习反思(共22张PPT)
他曾经率大军挺进大别山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核心领导者
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
他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第9课
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熟记以下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看图理解并说出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3.通过视频、材料、图示法等多种途径能够获取和处理简单的历史信息。
自主学习
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目的、地点、措施、作用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重点 、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对外开放:
1、背景
2、四个经济特区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
(预习课本P42——P45正文)
(找到答案标注到课本上。)
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5年起。
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P45第2、3、4行共三点。
对外开放: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P43下后两行。
对照答案红笔订正到课本上
探究一:农村改革
1
2
3
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
人民公社时期
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
1
5.02
6.70
7.15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位:亿斤
农业生产合作社
想一想:建国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农村改革应该注意什么?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探究二:城市改革
1
2
3
城市改革前的生产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城市改革的内容?
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生产效率低下
工人积极性不高
政企不分
企业没有自主权
1、单一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2、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3、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
工人:
国有企业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国家:
管得太多太死
改革前: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
按劳分配,积极性提高。
改革后:
探究三:对外开放
2
3
1980年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增设的经济特区在哪里?
对外开放新格局有什么特点?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谐音记忆:“生下三头猪”)
海南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 地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内地
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
海南
有人说:当年,为了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如今,我们打开国门,把他们请进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革命前辈的血不就白流了吗?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D
C
B
A
影响不同
内容不同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
背景不同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1、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
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
2、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实行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是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营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私有制 D.商品化的市场经济
2.首先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实行”包产到户”的是( )
A.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B.山西昔阳大寨大队 C.江苏江阴市华西村 D.天津静海县大丘庄
3.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杭州 B.深圳 C.武汉 D.南京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外商独资企业的改革
A
A
B
A
当堂训练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南方谈话
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设海南)
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
实行着改革开放
迈着坚定的步伐
一步步地走向强国之路
实现着我们的强国之梦!第9课 改革开放
●课堂理念
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在师生平等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讨论与交流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通过新颖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在讨论交流、动态演示等主体活动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在问题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熟记以下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通过看图理解并说出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3.通过视频、材料、图示法等多种途径能够简单地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
●学法指导
1、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自主学习题目。
2、地图、材料的大量运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一段录音:
他曾经率大军挺进大别山,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核心领导者,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他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教师问:这个人物是谁?
学生回答:邓小平。教师指出:邓小平最伟大的功绩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
二、自主学习
预习P42——P45正文部分,找出答案标注到课本上
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目的、 地点、 措施、 作用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重点 、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对外开放:
1、背景2、四个经济特区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
展示答案,红笔订正到课本上。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农村改革
思考一下:下列情景出现在什么时期?
1、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
生回答:人民公社化时期。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大屏幕出示一段视频《1978年11月小岗村的生死状》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生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农村改革前后的变化
大屏幕展示“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快速发展。
4、想一想:建国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农村改革应该注意什么?
同桌讨论后回答: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用“鞋子的尺码必须与脚的大小相适应”作比喻来理解)
探究二:城市改革
1、城市改革前的生产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出示两则材料:
(1)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2)“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弊端:计划经济,统一经营;工人积极性不高;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2、城市改革的内容?P45第2、3、4行共三点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用图示法说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清晰明了。(打比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3、城市改革前后的变化
改革前: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工人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改革后:国家给企业松绑,企业扩大自主权、工人按劳分配,积极性提高。
探究三:对外开放
出示中国地图上动态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总结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1980年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生回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教师补充(谐音记忆:“生下三头猪”)
2后来增设的经济特区在哪里?
生回答:海南
3、对外开放新格局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教师指出: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有人说:当年,为了把帝国主义赶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中国,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如今,我们打开国门,把他们请进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革命前辈的血不就白流了吗?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或者: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简化为:A. 背景不同,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C.内容不同,D.影响不同
四、当堂训练
1.实行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是实行(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营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私有制 D.商品化的市场经济
2.首先突破”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实行”包产到户”的是( )
A.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B.山西昔阳大寨大队
C.江苏江阴市华西村 D.天津静海县大丘庄
3.下列城市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杭州 B.深圳 C.武汉 D.南京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D.外商独资企业的改革
答案:AABA
(歌曲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横线的词含义:
春天指改革开放,
一个圈指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设海南)
诗篇指南方谈话
(2)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飞跃。
五、课堂小结: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车轮。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坚持。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