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专项突破: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B.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C.“怎么了?”老师走过来关切地问道。“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B.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C.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D.“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B.赵孟頫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人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这里的“五谷”指稻、麦、黍、菽、稷。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中分号运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
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破折号表示转折)
D.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5.下列语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雁们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B.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渔,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C.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D.“要等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B.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C.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
D.他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
7.与例句中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A.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筑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B.她从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成绩优异。
C.“叮叮当——”,门被推开了,郑音逆着光看见一个身如修竹、肩背画板的少年站在门口。
D.直到现在,我们身上还保留着来自遥远祖先的痕迹——背部和腕关节的主要骨骼都是从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B.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C.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D.雪地上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了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B.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
C.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D.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B.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C.古老的针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D.一个科学家在他攻克科学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次数和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要丰富,深刻得多。
1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夸张)
B.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反问)
C.锅里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拟人)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反问)
12.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C.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疑问)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1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B.晓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14.小玉觉得在主持稿中加入一些修辞,会更有气势,以下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几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父母的爱像春风一般滋润着我们,父母的爱像阳光一般照耀着我们。
B.青春是正午的阳光,青春是银铃的笑声,青春是奔腾的河流。
C.青春来不得一丝懈怠,青春来不得半点马虎,青春来不得彷徨失意。
D.如果师恩是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那么父母之恩就是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二、填空题
15.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
(2)一日曝书画( )有一牧童见之( )拊掌大笑( )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 )力在角( )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 )谬矣( )
16.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我曾幻想( )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 )顶天立地( )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 )才见到山( )恍然大悟( )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 )因此( )我在故乡里望月( )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
17.说说下面句子省略号的用法。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2)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8.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19.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个“小眼镜”站起来。( )
(2)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
(3)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4)翠绿欲滴的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
20.根据语境,辨析加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书写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3)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肉皮,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上。( )(此题为多项答案)
(4)苜蓿菜笔直挺俊,打心里瞧不起小蒜苗,经常对它冷嘲热讽,小蒜苗总是微微一笑,然后沉默不语。( )(此题为多项答案)
21.句子赏析。
(1)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塞湖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晶莹的碧玉。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塞湖比作这样写的好处是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结合所给句子,一秒钟、两秒钟,他不止挺立了两秒钟,因此两秒钟后面使用省略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C.结合所给句子,为提示语在中间的人物的语言,提示语后使用逗号,上引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故选A。
2.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结合所给句子,为提示语在中间的人物语言,因此“他低声说”后面使用逗号,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B.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
分析阅读可知BCD正确。
A.有误,其中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
D.“要等到夜里!”后应去掉冒号,改为:“要等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故选D。
6.D
【详解】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于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包括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关系。分号主要是用来分开并列分句的。
A.正确。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B.正确。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C.正确。分句间的停顿用逗号,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D.错误。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这是一个句子,之间停顿用逗号。
故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
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对前面内容“紫禁城的中心”的解释说明,故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A.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是对前面内容“可是已经像个成人”的解释说明,故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B.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听话、懂事、成绩优异”是对前面“别人家的孩子”的解释说明。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C.结合句子可知,“叮叮当”是推开门的声音,所以后面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
D.结合句子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保留着祖先的痕迹”进行解释说明,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故选C。
8.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A.使用错误,这个句子是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中间时用逗号,应该把“桑娜说”后边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A。
9.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
D.分析句子,句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引用部分,要用双引号引起来。
故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丰富”和“深刻”是并列的词,两个词之间用顿号分隔。
故选D。
11.D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反问: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子中把腊八粥里丰富的原料形容成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是反问句。
C.句子中“有气无力”“叹气”等词语赋予粥人的特征,是拟人句。
D.自问自答,是设问句。
故选D。
12.C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
C.“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不是提出疑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此句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如”作喻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此句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此句把“肚子”比作“一面小鼓”,“成了”作喻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此句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像”作喻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本句把“父母的爱”比作“春风”和“阳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本句连用三句“青春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把“青春”比作正午的阳光、银铃的笑、奔腾的河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本句连用三句“青春来不得……”的句式,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D.本句把“师恩”比作“涓涓细流”,把“父母之恩”比作“汪洋大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ABD三个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C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故选C。
15. , 。 , :“ , 。” , , ,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1)“伯牙鼓琴”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锺子期听之”一句话结束,后面使用句号;“鼓琴而志在太山”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锺子期曰”是锺子期说的话,后面使用冒号,上引号;“善哉乎鼓琴”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巍巍乎若太山”一句话结束,因此使用句号,下引号。
(2)“一日曝书画”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有一牧童见之”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拊掌大笑”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曰”是牧童说的话,后面使用冒号,上引号;“此画斗牛也”一句话结束,因此使用句号;“牛斗”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力在角”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尾搐入两股间”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今乃掉尾而斗”一句话没有结束,后面表示短暂停顿,因此使用逗号;“谬矣”一句话结束,因此使用句号,下引号。
16. , , , 。 , , : !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这几句话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故最后用句号,前面几句都是一般性停顿,用逗号;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最后一句以“呀”结尾,语气强烈,用感叹号。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作者“恍然大悟”的原因,故“恍然大悟”后用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前面两句为语意内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
“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这几句话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最后用句号,前面两句都是语意内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这几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故最后一句句末用句号,句前用逗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两句是引用苏东坡的话,故前后用引号,中间用逗号,表示停顿。
17.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省略号的使用。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一般有四种用法: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③表示话未说完。④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读句子,根据具体情况回答出省略号的用法。
(1)结合语境“十下,十一下……”表示后面还有钟声发出声音的次数,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2)结合句子: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这是写桑娜的内心活动,断断续续,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18.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分句。
分号的用法如下:
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号的用法。
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积累,再结合例句的情况,来说明分号的用法。
读例句,“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和“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结构相同,表达意思类似,因此,两个句子中间可以使用分号。“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和“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也属于结构相同,表达意思类似,两个句子中间同样可以使用分号。分号在这里表示的是并列关系。
读例句,“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和“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是一个复句中的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使用分号。
19. 借代 对偶 排比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1)用“小眼镜”指代这个人,因此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前后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风摇”对“雨打”“竹影”对“梅花”“有声画”对“无字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三个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把“欢笑声”比作银铃一样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 引用 夸张 排比、动作描写 拟人、神态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认识。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是北京的俗语,突出了此时天气的寒冷。所以,该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2)“喜得快要发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物喜悦的心情。
(3)句中“穿过……刺进……触到……”是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的修辞,同时也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猫的可怕,侧面表现了尼尔斯此刻的担心和害怕。
(4)句中“瞧不起”,“冷嘲热讽”“沉默不语”是把“苜蓿菜”和“小蒜苗”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情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微微一笑”是神态描写,所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神态描写,刻画了苜蓿菜高傲和小蒜苗谦虚的形象。
21. 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时小河的活泼可爱 比喻 碧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湖的绿,突出了塞湖的美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结合所给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可知赋予了小河人的动作和神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一条活泼可爱的小河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2)结合所给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晶莹的碧玉。”可知把“塞湖”比作“翡翠画屏上的晶莹的碧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湖的碧绿,让人更能感受到塞湖的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