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综合特训卷(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晶莹(yín) 喜鹊(què) 日寇(kòu) 一盏 (zhǎn)
B.琴弦(xuán) 裁剪(cái) 磕头(kē) 跺脚(duò)
C.篷子(péng) 画轴(zhóu) 坠入(zhuì) 厨师(chú)
2.下面的字谜,谜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人一张嘴。(合) B.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奖)
C.差一点六斤。(兵) D.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省)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翠色欲流 摇摇欲坠 含苞欲放
B.意味深长 深表同情 夜深人静
C.顾影自怜 奋不顾身 三顾茅庐
D.漫游世界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书店举行签名售书活动,我和小明蜂拥而至。
B.过年了,公园里悬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C.经过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实验、攻关,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D.我觉得他的这种态度是颇耐人寻味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国家公祭日,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怎么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C.这抹红,是不懈奋斗的赤子初心;这抹红,是华夏儿女的共同骄傲。
D.“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
6.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B.淮安市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建成后,人们可以领略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C.我们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最好的是刘星。
D.我们是第一个百年的见证者,是第二个百年的建设者。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biǎo shù chǐ rǔ mǒu nián shū kān
( ) ( ) ( ) ( )
fán suǒ wú xiàn shènɡ shuāi jiù jiu
( ) ( ) ( ) ( )
8.近义词。
集中——( ) 重叠——( ) 交叉——( )
好像——( ) 指挥——( ) 整齐——( )
飘动——( ) 仿佛——( ) 洁白——( )
朦胧——( ) 潇洒——( ) 寂静——( )
徜徉——( ) 凉爽——( ) 温柔——( )
炫耀——( ) 胆怯——( ) 尘垢——( )
9.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 )平( )世 ② 国( )民( )③( )居( )业
④ 兵( )马( ) ⑤ 流离( )( ) ⑥ 内( )外( )
唐朝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真可谓是 , ,人民 。可到了唐朝后期却是 ,连年的 ,人民 。
10.判断下列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3)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 )
(4)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
1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内容可分成五部分: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国家存亡时刻,仁人志士们如曹植所言: , 。
(2)这种大无畏精神在《七律·长征》中体现为: , 。
(3)乡村之美,在辛弃疾丰收的展望里:“ , 。”也在王安石的隐逸里:“ ,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这两句诗整体运用了
修辞手法。
三、语言表达
12.句子加工厂。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左右每小时。(修改病句)
(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13.口语交际。
目前手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关于小学生能否使用手机,一种观点认为小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学生不能使用手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支持的观点:
理由:
四、诗词曲鉴赏
填空并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
14.把诗句补充完整。
15.解释带点的词语。
独
异乡
16.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17.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抒发了他 。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重复——( ) 揭示——( ) 阻碍——( )
19.读了这个片段,我知道雷达的天线、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是蝙蝠的 、 、 。
20.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从自然界得到的启示呢?请再写出两个来。
课外阅读。
我把蘑菇带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那年,我到青海就买了一袋当地的白蘑菇,准备过两天坐火车带回北京,让妈妈尝尝鲜。为了让蘑菇保持新鲜,我一回宾馆就在地上铺了张报纸,将蘑菇一个个立在地上,就像一把把小伞朝天,如它们生长时的模样。
②宾馆的服务员小姑娘笑着问我在干啥?我告诉她缘由,她听了暖暖地笑着说:“您看这蘑菇,每一个都白白的,圆鼓鼓的,最难保持新鲜,必须让小柄朝上,不然会烂的。”听了她的话,我又把小伞一样的白蘑菇翻过来,它们好像( )出发那天,小姑娘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捅了许多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③上了火车,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卧铺下面。对面一个小伙子好奇地问我:“您带纸箱干什么?还捅了那么多的洞?”我说:“带的是白蘑菇,送给妈妈。”小伙子听了,也是暖暖地微笑,他说像我这样的带法,蘑菇会烂成水儿的。“那可怎么办?”“您得把蘑菇拿出来,晾在卧铺下面。”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
④火车开动了,我像育秧的老农。不厌其烦地趴到床下拨弄蘑菇。蘑菇们还好,平平安安的。不过,那时的绿皮火车没有空调,而天气也越来越酷热无比。小伙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哎呀,天太热了,蘑菇表面要是生了白膜。就不能吃了!”
⑤这可怎么办呢?我不知如何是好。小伙子却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抱着箱子,看了看卧铺旁边摆满东西的小桌子,对周围的人说:“麻烦大家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腾出这个小桌来放这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
⑥大家听了,都暖暖地笑了,无声地把小桌上的东西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车窗外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里的水分渐渐蒸发了。
⑦终于,到北京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大家告别:“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⑧到了家。我把白蘑菇拿给妈妈,兴致勃勃地告诉她一路发生的故事。妈妈也暖暖地笑着说:“你不仅把白蘑菇带回家,还把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带回了家。”
2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在青海买了白蘑菇,准备带给妈妈。为了给蘑菇保鲜,小姑娘教“我”码放的方法,出发时还 ,到了火车上。一个小伙子让“我” 。为了不让蘑菇坏掉,他帮“我”把蘑菇又装回箱子,让大家 放箱子,给蘑菇通风。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把蘑菇带回了家。
22.联系上下文内容,填进第②自然段括号里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一把把可爱的小伞,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 ②雪白雪白的棉花糖一样,在空中飘来飘去。
③晒太阳的胖娃娃似的,淘气地躺在草地上。
23.第⑤自然段中,关于小伙子“二话不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指小伙子没有说话,就立刻行动了。 ②指小伙子检查蘑菇时,说了一句话。
③指小伙子不知道怎么办,没有说话。
24.文中有两个表示“我”倍加爱护蘑菇的词语,它们是:
、 。
2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结尾处,妈妈说,“最宝贵的东西”指的是
六、书面表达
26.作文。
有人说,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鲜的跟神也是幸福……你的幸福是什么呢?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令你感到幸福的事情。
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选择一两个事例,把你的幸福时刻与大家分享。
习作要求:
(1)题目自拟,结构完整,表达通顺,情感真挚。
(2)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4)作文不要抄写题目中的原句,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晶莹”的“莹”读音为yíng;
B.“琴弦”的“弦”读音为xián;
C.读音正确。
2.B
【详解】本题考查猜字谜。
选项B错误。“说它大,上边小。”不符合该字的组成。该选项的谜底应该是“尖”。
3.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三个“欲”都是将要的意思。
B.深:远久/深深/深度。
C.顾:看/顾虑,考虑/拜访。
D.漫:不受约束,随便/不受约束,随便/满。
故选A。
4.A
【详解】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A.蜂拥而至: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用在此句,与具体语境不符。
B.悬灯结彩: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与具体语境相符。
C.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昼夜不停。也说日以继夜。与具体语境相符。
D.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与具体语境相符。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有误,这是反问句,后面应用问号。
B.有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应用书名号。
C.正确。
D.有误,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用逗号。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A.搭配不当,应将“满足”改为“提高”。
B.语序不当,应把“魅力无穷”提到“运河文化”之前,再把“的”放在“魅力无穷”之后。
C.缺少主语,应在“班”后加“同学”。
故选D。
7. 表述 耻辱 某年 书刊 烦琐 无限 盛衰 舅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辱、烦、舅”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聚集 叠加 交织 犹如 指导 整洁 飘扬 好像 雪白 隐约 洒脱 安静 徘徊 凉快 温和 夸耀 怯懦 污垢
【解析】略
9. 太 盛 泰 安 安 乐 慌 乱 失 所 忧 患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内忧外患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详解】考查成语的识记和运用。面对浩博的成语,除了平时多下工夫外,我们还可以讲求技巧来加强准确记忆。
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
国泰民安:是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10. 比喻 设问 反问 拟人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1)结合“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可知,把“声音”比作了“时光的脚步”,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结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知,是一问一答,故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3)结合“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可知,是说“工作麻烦一点儿不必介意。”用问句,也能在句中找到答案,故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4)结合“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可知,把时间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1.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峰顶歼敌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一水护田将绿绕 对仗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需要熟读课文并完成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根据阅读课文可知文章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杀敌;英勇跳崖;
体现了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
如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2)《七律·长征》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根据译文可知丰收的展望: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12. 秦王没有办法,不得不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详解】(1)本题考查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因此这句改为:秦王没有办法,不得不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能力。
需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原句中“大约”和“左右”重复累赘,删去其中一个即可。这句修改为: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
(3)本题考查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因此这句改为: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13. 小学生可以使用手机 手机可以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点的渠道。学生学习时,可以用手机查阅资料,课余时间,可以用手机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详解】考查了口语交际。
本题针对“小学生能否使用手机”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注意理由要充分且具有说服性,逻辑要清晰。选择“小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可以从及时和家长老师取得联系,保障安全这些方面阐述理由;选择“小学生不能使用手机”,可从小学生自身的自律性、影响课堂、分散注意力这些方面阐述理由。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小学生不可以使用手机。小学生自制力较差,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强大,手机里的游戏、电影、直播等应有尽有,一些游戏或者视频,内容不适合小学生,不利于身心健康。
14.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15. 独自 他,别的 16.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17. 唐 王维 思乡怀亲之情
【分析】1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掌握情况。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本题考查了字词的理解。异乡:外乡,外地他乡。
16.本题考查诗句的翻译。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
17.考查理解古诗。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18. 反复 揭开 障碍 19. 嘴 超声波 耳朵 20.①鲁班从锯齿草身上发明了锯子。②人们模仿鱼的鳍发明了桨。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重复: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与文中“反复”意义相反。
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与文中“揭开”意义相近。
阻碍:指在生活或者做事情当中遇到人为或者自然阻挡的事情,一般提现在交通和爬山当中说明的比较多。与文中“障碍”相近。
19.考查了学生结合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可知,飞机的雷达、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雷达的荧光屏,分别就像蝙蝠的嘴、超声波、耳朵。
20.考查了学生根据短文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题要注意根据对内容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有价值的问题。
如:人们从鸟身上受启发,发明了飞机。
21. 帮“我”把蘑菇放进透气的纸箱里 把蘑菇晾在卧铺下面 腾出小桌 22.③ 23.① 24. 小心翼翼 不厌其烦 25.孝心和陌生人的心灵之美。
【解析】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文章内容“出发那天,小姑娘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捅了许多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您得把蘑菇拿出来,晾在卧铺下面。”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他并不解释,抱着箱子,看了看卧铺旁边摆满东西的小桌子,对周围的人说:“麻烦大家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腾出这个小桌来放这个箱子。”可知答案。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我一回宾馆就在地上铺了张报纸,将蘑菇一个个立在地上,就像一把把小伞朝天,如它们生长时的模样。”可知蘑菇的状态是立在地上。所以“晒太阳的胖娃娃似的,淘气地躺在草地上。”这个句子和文章当中蘑菇的状态搭配。
2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结合句子“小伙子却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可知住这里指小伙子没有说话,就立刻行动了。
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卧铺下面。”可知小心翼翼表示“我”倍加爱护蘑菇。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诚之意,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从“不厌其烦地趴到床下拨弄蘑菇。”可知不厌其烦示“我”倍加爱护蘑菇。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可以知道妈妈爱吃蘑菇。那年,我到青海就买了一袋当地的白蘑菇,准备过两天坐火车带回北京,让妈妈尝尝鲜。这体现了我的孝心。“我”在宾馆和火车上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人,他们都有美好的品格。所以“最宝贵的东西”指的是“我”的孝心和陌生人的美好心灵。
26.范文:
这就是幸福
悠扬的琴声从房间里飘出来,原来这是我在弹钢琴。优美的旋律让一旁的姥爷听得如醉如痴。姥爷说我是幸福的,读了《建设幸福中国》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
儿时的姥爷很喜欢读书,但当时家里穷,据姥爷讲那时上学可不像现在,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地里农活忙了,太姥爷就说:“别去念书了,干地里的活吧。”干活时都是牛马拉车,也没机器,效率特别低。还要给牲口拔草、喂草、拾柴火,看书都是抽空看。等农闲时才能背书包去学校(书包是用碎布头一块一块拼凑起来的),衣服更是老大穿了,打补丁老二再接着穿,只有到过年时才能换上件粗布的新衣服。写字都是用石板,用一次擦一次。那时还没有电灯,爱学习的姥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经常被灯火不是烧了眉毛就是燎了头发。没有电灯更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更没有见过钢琴,只知道钢琴是贵族家用的。
想想儿时的姥爷,看看现在的自己,我真是幸福多了。我的书包一个比一个漂亮、结实。书写纸、画画纸等种类繁多,新衣服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争着给买,穿都穿不完。电灯、电话、电脑、冰箱、微波炉等等,家家户户都有。新中国成立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幸福的生活让我充满了快乐,让我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是幸福的,中国是幸福的,幸福中国等待我们去建设,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做一个“四好少年”,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次为话题作文。要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幸福是对生活的一种内心体验。我们现在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每天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关爱的话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你是否体验到幸福呢?选择一两件让你感到幸福的事去写。 通过记叙来表现你幸福的生活,无论怎样表达,都要联系自己的实际。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写作时要抓住“幸福”这个题眼,表现自己的幸福,通过典型的事例,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感悟,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