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综合特训卷(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瞟一眼(piǎo) B.焖饭(mèn) C.嘟囔(nánɡ) D.腥味(xīnɡ)
2.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教诲 B.帐篷 C.争辨 D.群英荟萃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B.通国之善弈者也 积德行善
C.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D.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项是( )
A.我们的班长喜不自胜。这些数学难题竟然没有难住对手。
B.走进张家界,你会为这个天造地设的景观而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C.狂风夹着大雨迎面扑来,他紧抓雨伞,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去。
D.考试结束的时间快到了,红红还有一道题解答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同学们。”老师严肃地说。
B.他站起来说:“老师,‘论语’里有我们学习的方法。”
C.“唉!”作家叹道,“这么大的地方,找到他,这太难了。”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自言自语,“还是明天吧!”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努力,完成了班级网页的制作工作。
B.树叶被秋风染成了金黄,慢慢地飘落下来。
C.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
D.每个小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小学六年,时间如白驹过隙,zhǎ yǎn( )间就过去了。忘不了初入校园的我们,常常yī wēi( )在老师的怀里,忘不了yōu shāng( )时朋友的宽慰,忘不了课间fèi téng( )的校园,忘不了彩绘的走廊和摆满shū jí( )的图书室,一切是那么熟悉,这些都将化作美好的回忆,珍藏心中。
8.补全下列词语并完成练习。
金碧辉( ) 得( )扬扬 ( )有成竹 心惊胆( )
目( )口呆 龇牙( )嘴 ( )笑不得 风平浪( )
(1)镇定自若的反义词是 。
(2)既可以形容凶狠的样子,又可以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的词语是 。
(3)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9.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 尽管……还是…… 无论……都……
只要……就……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1)邱少云( )牺牲自己,( )破坏革命纪律。
(2)( )你刻苦学习,( )一定能把琴弹好。
(3)( )上课专心听讲,( )能把功课学好。
(4)( )周强今天身体不舒服,他( )坚持来厂里上班。
10.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
(2)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 )
(3)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起涛声,夜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11.根据提示填写名言、诗句等。
(1)诗言志,诗可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于谦的《石灰吟》中这样表白:“ , 。”
(2)古人写诗常常“借月抒怀”,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样写:“ , 。”
(3)张师傅看着徒弟取得了比自己更好的成就,很是高兴,不住点头道;“青, , 。”
(4)你收集了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选一个写下来: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2)锅里的粥也像是愈发浓稠了。(缩句)
13.口语交际。
广安某小学六年级开展了“了解中国书法”的口语交际活动。下面是两位同学对中国书法的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一下婷婷可能会说什么。
康康: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是线条的艺术,简洁、质朴、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婷婷:前段时间看了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后,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4.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1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③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16.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 、 、 、 、 。
17.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9.选文中有不少词语我们不太常见,请你把它们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来理解。
便是——( ) 素——( )
如许——( ) 先前——( )
20.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猹是种像小狗一样的小动物,专门吃西瓜。( )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灌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农民要细心保护,才有好收成。( )
21.闰土讲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我要给它拟个标题:
22.读选文第六自然段,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我”对少年闰土的 之情。
课外美文阅读。
围魏救赵
①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②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③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④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⑤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⑥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⑦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⑧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的大梁而去。
⑨消息一传出来,庞涓果然马上停止攻打邯郸,慌忙带领魏国的精兵回国支援。孙膑提前派了一路齐军埋伏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等魏军奔到桂陵时,齐国军队忽然发动袭击。由于长途跋涉,魏国的军队非常疲惫,被齐军打得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留的部队,狼狈地退回魏国首都大梁。
⑩经此一战,齐国军队大获全胜,赵国的危难也得到了解除。
2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关系:
赵国都城: 魏国都城:
齐国大将: 魏国大将:
24.齐国答应救援赵国,是因为:
25.第⑦节的“胸有成竹”,与文中的成语 的意思差不多。
26.“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之一。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述这条计策的精妙之处:(至少两个方面)
妙处一:
妙处二:
27.结合《围魏救赵》与《田忌赛马》,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孙膑。
B.两个故事取胜的思维都跟平常不一样。
C.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田忌非常信任孙膑。
D.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孙膑擅长智取,是个有谋略的人。
六、书面表达
28.开心作文。
同学们,你们马上进入初中的学习了,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有许多人,许多事有让你感动,请你把它写出来吧。要求题目自拟,500字以上,表达真实情感。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A.正确。
B.正确。
C.有误。嘟囔(nánɡ)——(nang)。
D.正确。
2.C
【详解】考查字形易错字。
C.争辨——争辩;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A.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弗:不。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弗:不。
B.通国之善弈者也: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善:善于,擅长。积德行善: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善:好的行为、品质。
C.及其日中如探汤: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汤:热水。赴汤蹈火: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汤:热水。
D.虽与之俱学: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俱:全,一起。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
A.喜不自胜:意思是指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喜悦到了极点。读句子可知是我们的班长特别聪明,这些数学难题全都做对了,而不是因为他高兴才把题作对的。“喜不自胜”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所以运用不正确。
B.天造地设: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故此项成语运用正确。
C.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故此项成语运用正确。
D.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故此项成语运用正确。
故选A。
5.B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B.有误,《论语》是著作名称,应用书名号。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缺少主语,在“完成了班级网页的制作工作”前添加“我”,如:经过努力,我完成了班级网页的制作工作。
C.前后句子意思矛盾,应把“已经结束”改为“将要结束”,如: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小学的学习生活将要结束。
D.语序混乱,应把“将来”移到“都希望自己”之后,如:每个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故选B。
7. 眨眼 依偎 忧伤 沸腾 书籍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眨”“沸腾”“籍”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煌 意 胸 战 瞪 咧 哭 静 心惊胆战 龇牙咧嘴 哭笑不得:小明弄得爸爸和妈妈哭笑不得。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运用词语填空。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
得意扬扬: 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也作得意洋洋。
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也说胆战心惊。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张着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
龇牙咧嘴:露出牙,张开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比喻平安无事。
(1)镇定自若: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根据词义可知反义词是:心惊胆战。
(2)根据意思可知词语是:龇牙咧嘴。
(3)选择一个词来写句话,合理即可。
如:胸有成竹:小明胸有成竹地说:“我在这次考试中一定会考100分。”
9. 宁可 也不 只要 就 只有 才 尽管 还是
【详解】关联词语的考查:根据前后句子的关系选择关联词。
10. 比喻 设问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句子把“青草、绿叶、花朵”比喻为“姐妹”,把“麋鹿、骏马、雄鹰”比喻为“兄弟”,故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也就是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使之更加形象。
(2)句子前半句是问句,后半句是对前半句问题的回答,自问自答,故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设问:作者自己提问,自己作答,以便突出主要论点,申述所要申述的问题。
(3)句子把土炕比作船,树叶比作波浪,故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中秋吃月饼。吉祥寓意是全家人团团圆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根据语境提示中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可知,应填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内容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根据语境提示中的“借月抒怀”可知,应填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内容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根据语境提示和空前的“青……”可知,应填写《劝学》中的“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儒客先师荀子《劝学》,是一个俗语,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此题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即可,例如:新年吃鱼,寓意为年年有余,新的一年富足;过年要扫尘,寓意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12.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粥浓稠。
【详解】(1)本题考查将反问句改为转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本句的主语是“粥”,谓语是“浓稠”,保留主谓即可。
13.我发现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自成一家,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画劲挺,笔力凝聚,人称“欧体”。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学生首先要知道欧阳询书法的特点,然后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欧阳询书法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如:前段时间看了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后,我知道了欧阳询书法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14.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15. 错误 错误 正确 16. 五岭山脉 乌蒙山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17.万水千山只等闲。 18.这首诗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14.考查了诗歌默写。结合课内的学习完成即可。
《七律·长征》诗歌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5.考查了诗句意思以及诗歌的朗读。
①有误,“万水千山”是虚指,意思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②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③正确。“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战士们非常的艰辛,读出低沉、心疼的语气,因此,朗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16.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可知,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17.考查了对中心句的理解。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8.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
诗人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敬佩之情。
19. 就是 向来 如此 以前 20. × √ 21.看瓜刺猹 22.羡慕和钦佩
【解析】1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换词语即找要理解的词语含义相近又比较常见的词语。
便是:即是,就是。 近义词:就是。
素:向来。近义词:向来。
如许:如此;这样。近义词:如此。
先前:从前;以前。
20.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需要读选文,找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然后仔细分析,判断正误。
(1)说猹像小狗,专门吃西瓜,而文中相关的句子是“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由这句话可知,“我”并不知道猹是什么样的,“状如小狗”只是“我”的猜测,而且也没有说它“专门吃西瓜”,所以说法是错的。
(2)联系上文,我们知道了闰土去看西瓜并不是管贼,而是管獾猪、刺猬、猹,不让它们咬瓜,所以这句描述是正确的。
21.本题考查给选文拟小标题的能力。
拟小标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根据段意概括出小标题;②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概括出小标题;③抓住每一部分的亮点拟小标题;④抓住每一部分最重要的情节拟小标题。解答本题时,我们应该认真读选文,看看选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概括出段意。我们从段意中提炼出重点词语“看瓜”“刺猹”,然后组合成小标题就可以了。
2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我们联系选文;可以知道“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选文第六自然段从两个方面叙述了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五色的贝壳,二是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事情。“我”向来不知道有这许多新鲜事,是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经历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23. 邯郸 大梁 田忌 庞涓 24.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 25.胜券在握 26. 讲究逆向思维,绕开问题的表象,着手于本源。 不惜舍近求远,最后达到一招制胜的奇效。 27.A
【分析】2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结合短文内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狼狈地退回魏国首都大梁。”;“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消息一传出来,庞涓果然马上停止攻打邯郸,慌忙带领魏国的精兵回国支援。”作答。
2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内容“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作答。
25.此题考查 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胸有成竹:汉语成语,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胜券在握: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二者意思相近。
26.此题考查对“围魏救赵”这条计策的分析能力。
短文写的是是魏国攻打赵国的邯郸,赵国则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出兵,但不是直接去增援邯郸,而且采取了进攻魏国都城,迫使魏国的庞涓从邯郸撤兵,进而化解了赵国危机的故事,后人则是把这个故事引申为一项计策,意为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计策的妙处为:讲究逆向思维,绕开问题的表象,着手于本源,不惜舍近求远,最后达到一招制胜的奇效。
27.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田忌赛马》主要讲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反败为胜的故事。田忌一向认为孙膑很厉害,非常相信他的能力,所以田忌不仅没有放弃比赛,还加注了,最后也是田忌赢得了比赛,得了千金。单从这个故事出发,田忌以弱胜强赢了齐威王千金,孙膑也向外人展示了自己的智慧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不一定弱者就一定战胜不了强者,弱者可以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手的短处取胜。这也是以弱胜强的经典范例,也向世人展示了智谋的魅力。
主人公是田忌、孙膑、齐威王。
28.范文:
不期而遇的感动
冬日的清晨,我急匆匆地拎着刚买好的鸡蛋饼,斜跨着书包,奔向了公交站。突然一阵寒风迎面吹来,顺着我的衣领钻入,我浑身一哆嗦,不禁将围巾拉紧了些。
随着刺耳的刹车声,我苦苦等待的公交终于到了。我上了车,挑了一个后排位置坐下。站点一个接一个,人群鱼贯而入,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喧闹的公交车上,各种嬉笑声、吵闹声混杂在一起,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更加拥挤,如同一锅大杂烩。车上的位置已是零零星星,每一个刚上车的人眼中都闪着光,拼命地想寻找一个好的座位。此时,一位戴着墨镜、帽子歪戴、斜跨背包、吊儿郎当的青年上了车。他毫不犹豫地坐在了靠门的位置,又随手将书包放在一旁的座位,一个人占了两个位置!
一边的乘客开始抱怨起这个青年,但他置之不理。我心中暗忖:“这人怎么如此不厚道,一个人占了两个座位!”
又到了下一站,这一次,上车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奶奶那干枯又有些开裂的手颤抖着扶住了扶手,随着车摇晃着。青年立马把包背上,把老爷爷扶到了位置上,又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老奶奶。
可到了最后,他同我一样在终点站下了车。我追上了他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他微微一笑,说道:“占座是为了那两个老人。这对老夫妻每星期这个点都会去医院复查。我怕人多,他们没位置,就先帮他们占了位置。我站着无所谓,但老人是吃不消的。”
清晨的日光拨开了云朵,我的内心流入了一股暖流,驱散了内心的寒冷。我脑海中浮现出他那淡淡的笑容。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你我,但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那丝丝暖意、缕缕温情,虽平凡却伟大,虽短暂却永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审题。感动是什么?是内心的某种情感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激动,感动是一种心理活动,只要心不枯死,那么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比如观赏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比如目睹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落红护花的动人场景,比如沐浴在亲情、友情之中,感动总会不期而至。所以,写这样的作文,只要我们善于搜索自己的生活情景,那就一定能捕捉到有特色、有意义、有价值的素材。同时,我们要为问题做一些补充,谁让谁感动?为什么感动?是当时感动还是事后想起来理解后才感动?弄清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构思文本了。
二、构思和立意。构思时,我们首先要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 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比如老花眼的奶奶费心给你织了毛衣,你觉得花色很土,款式也不好看,一直不愿意穿。后来才知道,奶奶得了病快失明了,那是她在失明前最后想为你做的事。你终于明白奶奶的心意,内心十分感动。你穿上那件毛衣,尽管奶奶已经看不见了。但是祖孙之间的情感两人都“看”得分明。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
三、写这样的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也可以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