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倭瓜(wěi) 亡赖(wú) 清平乐(yuè)
B.擂鼓(léi) 应声(yìnɡ) 咀嚼(jué)
C.含情脉脉 (mài) 丞相(xiànɡ) 严监生(jiā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眷恋 颤抖 慈祥 露陷儿 B.遮掩 吓唬 屏障 天衣无缝
C.搔痒 遵重 轰炸 出谋划策 D.疤痕 喉咙 妒忌 附拥风雅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持之以恒”“一意孤行”“临危不惧”三个词语的感彩相同。
B.“她对自己能否背完课文充满信心。”这是一个病句。
C.“断言”和“一刀两断”中,两个“断”字意思一样。
D.“匣”字共7笔,其中第二笔是竖折。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六一”节那天,儿童游乐园张灯结彩。
B.老师要求我们小组讨论时舍本逐末,关注细节。
C.这份试卷的第一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我在家里观看恐怖片,吓得大呼小叫,搞得家里人声鼎沸。
5.下面句子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她的对手包括男的、女的、强的、弱的,在不计其数的对决中,她终于登上巅峰。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大陆性冰川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
6.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段话在文中是极其重要的。
B.这节体育课上我们踢了足球,打了羽毛球。
C.夏天的花园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D.明天是否下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郊游。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 rǎn gāng fáng yù dān gē
( ) ( ) ( ) ( )
yán jùn lǐng yù kǒng bù jì tuō
( ) ( ) ( ) ( )
8.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迷惑 困惑 惊疑
(1)“你是一个邮局职员,怎么会有枪伤呢?”沃克医生( )地问。
(2)我们在观察的棚子上面盖上草,可以用来( )那些好奇的鸟儿们。
注视 端详 远眺
(3)上课时,我( )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一点学习的机会。
(4)听了妈妈的介绍,我( )着眼前的这位环卫工人,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9.补充下列成语。
斩钉( )铁 热血沸( ) 排山( )海 ( )风凛凛
呆头呆( ) 别出心( ) 大步( )星 暴露无( )
( )乎所以 汹涌澎( ) 一( )无际 心满( )足
10.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个“小眼镜”站起来。( )
(2)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
(3)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4)翠绿欲滴的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
1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文。
(1)江南水乡,风光旖旎(yǐ nǐ)。看,水面上波光粼粼,江边的山层层叠叠,真是“ , 。”
(2)老师对我们说爱就像那绵绵的春雨,“ , 。”滋润着我的心田。
(3)《淮南子》中有云:“ , ; , 。”的确如此,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对社会有促进,我们就应该大胆改革,推陈出新。
(4)时间像面明镜,会帮助我们看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谁真诚。谁虚伪……真正的亲情友情不在巧言令色,贵在心灵相通,正所谓“ , 。”
(5)当有人哀叹老去、自叹自怨时,我们会用苏轼《浣溪沙》中的“ ? !”来劝慰他。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嘴唇里发出声音。(扩句)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3)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4)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仿写连动句)
13.口语交际。
我的班级我做主,我是班会主持人。我们班准备举行以纪念革命先烈为主题的队会,作为主持人,我即兴说了一个开场白。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夜阑③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本诗为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②戍轮台:指戍守边疆。③夜澜(lán):夜深。
14.从诗题可知,诗人写下此诗的日期是 ,当时的天气是 。
15.第一句中的“ ”与“ ”写出了诗人晚年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凄凉情景,以之反衬“不自哀”,表现出诗人 的精神。
16.后两句中,“风吹雨”既是现实的天气状况,又象征 ,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 ”的梦境和“戍轮台”的豪情壮志融为一体。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8.结合你了解到的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9.“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而且有些“口吃”是因为 。
20.“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你对这句话中的“一刀刀”的理解是
21.“试试看吧。”读这句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颤抖、恐惧 B.犹豫、胆怯 C.坚定、平静 D.自豪、豪迈
22.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伯承为什么不愿意打麻醉剂?
23.古有关羽刮骨疗毒,今有刘伯承忍痛手术。请你说说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理由。
阅读理解。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①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让人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③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④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bīn)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⑤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⑥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⑦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24.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25.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 。
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 ,
“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 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 的原因。
26.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27.“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28.你了解“希望工程”吗?你以后会为它做什么呢?
六、书面表达
29.习作。
让我成长
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发生过许多故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成功有失败。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逆境、苦难、呵护、奋斗、关爱……”等方面入手,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条理清楚;③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有误,倭瓜(wěi)——倭瓜(wō)
B项正确。
C项有误,含情脉脉 (mài)——含情脉脉 (mò),严监生(jiān )——严监生(jiàn )
故答案为B。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露陷儿——露馅儿;
C.遵重——尊重;
D.附拥风雅——附庸风雅。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感彩、病句辨析、多义字和笔画顺序。
A项,先理解词语的含义,再判断感彩。词语的感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情感。词按照感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不包含褒贬色彩的词)。
持之以恒: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褒义词)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贬义词)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褒义词)
B项,“她对自己能否背完课文充满信心。”这个句子中出现了“能否”,要特别注意前后搭配,“能否”包含了两方面意思,但句子后面的“充满信心”是针对“能背完课文”这种情况的,“前二对后一”前后不对应,应该将“否”字去掉。
C项,“断言”指十分肯定地说,“断”表示一定,绝对。“一刀两断”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断”指的是把东西从中间分开。
D项,“匣”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横、竖、竖折/竖弯,共7画。第一笔“横”后,先写里面的“甲”,再包回来。第二笔是竖。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
A.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符合“六一”节庆的氛围。
B.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联系句子,不符合语境;
C.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在这里形容一个小题花十分钟是不正确的。
D.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不符合语境。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有误。这句话中,“男的、女的”为以类别。“强的、弱的”为一类别。所以在“女的”和“强的”之间做停顿应改为逗号。
B.“桃树、杏树、梨树”是并列词语,正确。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是并列词语,正确。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辨认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C.有误,搭配不当,“花园是季节”有误,改为:夏天的花园是一年中最美的地方。或者:花园的夏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故选C。
7. 通宵
染缸 防御 耽搁 严峻 领域 恐怖 寄托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所给字音,写出正确词语。书写要注意工整、规范、美观。
“宵”是上下结构,书写时需注意笔顺。
“染”的结构较复杂,书写时需注意。
“缸”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缶字旁,右边是“工”。
“搁”的笔画较多,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阁”,书写时需注意。
“峻”的字形较复杂,书写时需注意。
8. 惊疑 迷惑 注视 端详
【详解】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迷惑:心中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困惑:指感到疑惑,不知该怎么办。
惊疑:惊讶疑惑
(1)一个邮局职员,身上却出现了枪伤,沃克医生感到非常惊讶疑惑,因此填写“惊疑”。
(2)“我们在观察的棚子上面盖上草”是为了使鸟儿们分辨不出危险,“迷惑”更符合句意。
注视:集中精力看。
端详:仔细地看。
远眺:指站在高处往远处望。
(3)上课时,“生怕错过任何一点学习的机会”,因此“我”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注视”符合语境。
(4)听了妈妈的介绍,“我”对眼前的环卫工人产生了崇敬之情,所以“我”是仔细地看着这位工人的,因此填写“端详”。
9. 截 腾 倒 威 脑 裁 流 遗 忘 湃 望 意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积累。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开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威风凛凛:威严可畏,有气势的样子。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
别出心裁:读创一格,与众不同。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汹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10. 借代 对偶 排比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1)用“小眼镜”指代这个人,因此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前后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风摇”对“雨打”“竹影”对“梅花”“有声画”对“无字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3)“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三个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把“欢笑声”比作银铃一样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详解】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这两句诗描写了江南水乡风光旖旎的样子。书写时注意“横”“聚”的正确写法。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额《春夜喜雨》,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歌颂老师对我们说爱就像那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写时注意“潜”“润”的正确写法。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能使百姓获益,就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书写时注意“苟”“循”的正确写法。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像面明镜,会帮助我们看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书写时注意“遥”的正确写法。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书写时注意“道”“尚”的正确写法。
12. 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不得不回家里去。 我把写好的信塞进信封,贴上邮票,投进邮箱寄出去。
【详解】(1)本题考查扩句。
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或课文的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本句可在“的嘴唇”和“声音”前加上修饰语。
示例:他红润的嘴唇里发出了一阵清脆的声音。
(2)本题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题改为: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首先要把双重否定词加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其次要熟记双重否定词,选择合适的否定词,把一定、肯定、会等词替换或者删掉,加上双重否定词。双重否定词总共有决非 、并非 、不是不 、并不是不、不可能不 、不…不… 、没有…不…、非…不…、非……不可… 、无不 、无非 、不无等。
本句改为: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非回家里去不可。
(4)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注意运用多个的动词写一句连续的动作的句子。
示例:我拿起塑料袋,跑了出去,把手一挥,捏住塑料袋,打一个结,就抓住了一只蝴蝶。
13.同学们,为了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今天,我们举行以纪念革命先烈为主题的队会。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明确题干中的主人公,是作为班会的主持人,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的主题班会来说开场白。注意表达的内容要写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4.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15. 僵卧 孤村 乐观向上 16. 国家风雨飘摇,社会动荡不安 铁马冰河 17.C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年老却壮志未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收复失地的豪迈情怀。
【解析】14.考查诗歌题目的理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其中“十一月四日”是日期,当时的天气是“风雨大作”。
15.考查诗句的理解。
“僵卧孤村不自哀”意思是: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僵卧与“孤村”写出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但诗人却“不自哀”,展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
16.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
“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17.考查古诗的赏析。
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ABD正确,C.有误,“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写实。故选C。
18.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9.听说病人要求手术不使用麻药的原因是担心麻药影响脑神经,而他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以后非常的震惊 20.指用刀慢慢的割下,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割除。 21.C 22.担心麻醉剂影响大脑神经,会影响今后的工作。 23.这篇文章我们通过刘伯承的沉着、坚毅果敢的坚强意志,乐观的精神以及超凡的忍耐力,见识到了刘伯承作为一名军人的钢铁意志,因此刘伯承被称为军神。
【解析】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口吃”在这里是说话结巴,不流畅不清晰的意思。在这里我们结合沃克医生的神态以及语言可以得出,沃克医生听了刘伯承为了清醒的大脑而拒绝使用麻药,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20.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刀刀”的字面意思是指指用刀慢慢的逐渐割下,而不是一次性全部割除。从而看出手术的过程中病人需要经受的痛苦也是漫长而煎熬的。
2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语气。
刘伯承为了清醒的大脑主动选择了不使用麻药手术,可想而知面对这剧大的痛苦刘伯承已经想清楚并且做出了决定,因此此时刘伯承的心理是坚定、平静的。我们在读这句的时候语气应坚定、平静。
22.本题课文内容的理解。
原文中对于刘伯承拒绝打麻药的原因做了解释“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由此可知,拒绝打麻药是因为刘伯承需要指挥作战,战争的成败关系着人的生命和国家安危,所以刘伯承需要清醒的大脑从而拒绝麻药。
23.本题课文内容的理解。
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在手术中不使用麻药这一行为显示出了他超凡的忍耐力和钢铁意志,因此被称为“军神”。
24. 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因为小女孩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让记者深受感动,所以记者要拍摄这张照片。 25. 对知识的渴求 学习条件的艰苦 对学习机会的渴望 担心 26.这双大眼睛生怕因为父母的阻拦而不能读书,生怕下学期不能上学。 27.因为“大眼睛”明亮、专注,充满了忧郁和对学习的渴望,它代表了贫困山区无数渴望读书的孩子,而“希望工程”正是以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所以“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28.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我长大以后会对希望工程进行爱心资助。
【解析】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熟读文章,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让人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可知,大眼睛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2)熟读文章,结合第①自然段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可知,因为小女孩读书的不易让记者深受感动,所以记者要拍摄这张照片。
25.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意思。
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抓住两个生怕可知写出了小女孩学习的认真和对知识的渴求;
结合第③自然段句子“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抓住虽然后面的关键词“教室光线并不明亮”“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知写出了学习条件的艰苦。“可是”表示转折,就是这么艰苦的环境小女孩都害怕失去,写出了小女孩对学习机会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担心的原因。
2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围绕着生怕漏掉老师所讲的知识这个方面答即可。如:这双大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生怕老师看不见她,怕老师遗忘她,不提问它。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可知因为“大眼睛”明亮、专注,充满了忧郁和对学习的渴望,它代表了贫困山区无数渴望读书的孩子,而“希望工程”正是以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所以“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28.本题考查课外搜集与积累。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了解的希望工程,自己以后会为它做些什么,如:我了解过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援建,改变了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以后会为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捐献书和衣物。
29.例文:
逆境,让我成长
在人生中难免遇到逆境和困难,我们是低头折节还是勇敢的面对呢?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勇敢的面对。生活就像一个五味瓶,有酸、有甜、有辛、有苦、有辣。成功的人,往往知难而进。而那些失败的人,往往败在了困难面前。
记得在我五岁时,妈妈带我去跑步。在跑步时,我摔了个四脚朝天。妈妈并没有把我扶了起来,而是让我坚持跑下去。我只好起来了,继续跑。我想:“妈妈真狠啊!”过了一会儿,外面刮风下雨了。风吹着我的伤口,我用凶狠地目光看着妈妈,可妈妈没说什么。我边哭边跑,只感到伤口被风吹得刺痛的感觉。终于跑到第五圈了,我停了下来。那一刻,我没有一丝怨恨。我想:“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困难,我就自暴自弃。那将来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境,我都选择放弃,那我将是一个失败者。这次跑步使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需要坚持,否则将一事无成。“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坚持就是胜利,你做得很棒。”接着,妈妈带着我回家了。
虽然这次跑步发生在五岁时,但是我的印象很深。人生就像一艘船,你不断地向前走,就有很多的困难去面对;在逆境中,我学会了坚持;在失败时,我选择了勇往直前;在挫折面前,我决不被吓倒,你敢吗?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为“_______让我成长”,里面的关键词语是“_______让我成长”,这里可以有影响、体会的意思,也就是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里面还暗含着一个时间跨度加大的时间段,不能仅仅写一个场面,写作时要注意以上的几个问题。
选材分析:
“_______让我成长”,这里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苦难、呵护、奋斗、磨炼、关爱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
构思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说说什么事情让自己成长,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