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突破:阅读理解(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突破:阅读理解(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16:4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专项突破:阅读理解(一)(含答案)
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课内阅读我最棒。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下列句子。
(1)早上起床时, , , 。
(2)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
6.在选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这四个动词说明了什么?
7.给画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然后说一说改动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8.“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从上述文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
背向大地的爱
①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原本阴沉的天色,渐渐变得越来越黑。父亲对女儿说:“我们要快点儿走了,天可能要下大雨。”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
③女儿瑟缩着小小的身子:“爸爸,我怕!”他将女儿紧搂在胸前:“丹丹不怕,把头埋进爸爸衣服里,闭上眼睛睡觉。”
④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大地,他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呼啸声由远而近向自己的方向逼来。这声音像几十台拖拉机同时爬坡发出的吼声,又像无数条响尾蛇同时发出的嘶嘶声。在闪电的强光里,他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⑤他大骇,他知道龙卷风的厉害。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所到之处,大树齐腰斩断,树皮被剥掉,只剩白花花的树干,地上的东西被吸上天空,人和牲畜都会被摔死!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粉身碎骨!
⑦“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吗?我们现在跟许多小鸟一起飞翔呢,闭紧眼睛,我们开始数小鸟,一只,两只,三只……”
⑧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他什么也不敢想,只是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搂住。
⑨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他感觉这只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他知道龙卷风风力渐小,开始将吸入的物体抛向地面了。女儿,我的女儿,他心里痛苦如焚。
⑩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背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勒过他的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他心里滚过一阵狂喜,一瞬间,他一手搂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力气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两人的重量。
天慢慢地变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打颤,被深勒过的后背正在流血。然而不等血滴进土地,就被吹散在风中。最要命的是,女儿睡着了,睡着后的女儿会不自觉地放松抱紧父亲的双手!他不敢再往下想。
女儿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搂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他就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而女儿,毫发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真美啊。”
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10.文章第②段运用了 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1.第⑦段中爸爸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安慰女儿,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
13.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含义?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回答问题。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
14.从文章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下来。
温柔 红润
15.“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个句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我”此时 的心理。
16.本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 以及场面描写,写出了李大钊具有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17.找出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前后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阅读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日丽天蓝,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大部分的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婢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添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五彩斑五彩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郁郁浓浓。
18.用一句概括上面语段的大意。
19.第一自然段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这句话的意思是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0.文中写《千家诗》美在 、 、 。
21.文中引用了很多古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风光的名句,请你再另外写出八句。
春: , 。
夏: , 。
秋: , 。
冬: , 。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
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
①蒙迪罗伯特上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罗伯特兴奋无比地将自己心中蕴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详尽地写出来。足足占据了七八张纸,配有一幅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和场内平面设计图。在昏黄的灯光下,罗伯特沉浸在纵横驰骋、英姿飒爽的牧马场梦境中。
②可是,老师并不领他的情,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一个大红的“差”字,这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下课后,他满怀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差’?”
③老师是一个有一点绅士派头的、相貌冷峻的中年男子。他平静地看着这个与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我很欣赏你作文的那份苦劲。但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个理想太不现实,你出身于贫困家庭,要拥有一个牧马场,需要很多钱买种畜和其他许多东西,你根本无法实现这些!”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给你打分。这个分数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是想为难你。”
④这个分数,是罗伯特能否毕业的关键。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你已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⑤一个星期以后,罗伯特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你可以不改动这个‘差’字,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
⑥_____________。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拥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⑦后来,那个老师知道后,不无歉意地说:“蒙迪,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矢志不移,那样的勇敢,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
⑧其实,每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瑰丽多彩的梦。它们极可能是我们明天成功事业的雏形。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坚定,生活的挫折,经济的拮据,往往容易因别人的“好言相劝”而夭折。
⑨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
22.文章中“梦”其实就是《理想》一诗中的 ,本文运用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 。
23.在第六段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24.最后一段“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25.中学时代正是多“梦”的季节,这“梦”除了文中所指的,还可以指些什么?怎样才能不让人偷走呢?
26.你有过梦想吗?请你谈谈读了本文之后的感想。
27.请写出一句有关“理想”的名言。
阅读理解。
记错的生日
①下班前,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我回她那里吃晚饭。进屋的一刹那,发现饭桌上已经摆好我爱吃的红烧鸡翅油焖大虾和松鼠桂鱼。望着颇为丰盛的几道大餐,贪吃的我惊讶地问母亲:“妈,今天是啥日子?咋做了这么多好菜?而且样样都是我最爱吃的!
②母亲看了看我,笑着对我说道:“今天是你的生日啊!看你整天忙得像陀螺,定是把它忘在脑后了!”“我的生日?上个月不是刚过完吗?咱们全家还去了附近的火锅店呢!”我接过话茬,嘴里早已迫不及待地塞进一只虾仁。母亲凑到日历前翻了翻,之后不好意思地自责起来:“瞧我这烂记性!又把日期记错了,真是老啦,不中用喽!”
③我的眼眶瞬间湿润起来。为了掩饰尴尬,我只得埋头猛吃,心里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刺痛感。
④不到半年时间,在母亲身上已发生过多起类似的事情了。她不是忘记我的工作日,便是记不起我的休息日,总是不分忙闲地把我叫到家里来,或是蹭饭,或是闲聚。尤其是近俩月,母亲的健忘症变得愈发严重起来,她根本记不住随时发生的某些事情:新买的白糖和甜面酱明明放在了冰箱的抽屉里,却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热衷的电视剧明明看了多遍,到头来却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叫不出。最令人担忧的是,她出门常常走过两个以上的街口便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有几次居然是站在小区的楼下给我打电话,说是打不开自家的电子门……
⑤从前的母亲并不是这个样子,她一直是全家的“活电脑”。家里各种物品的存放之处,她闭着眼睛也能找得到;自家财物簿上的每笔收入和支出,她样样都能不差毫厘地说出;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及特殊纪念日等,她也能如数家珍般地叫得准;至于平日乡邻间的人情来往和红白喜事等,她均能得心应手地从容应对。
⑥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于悄无声息中偷走了母亲的青春,也带走了她的好记性。这期间最令我动容的是,无论岁月多么无情,滞留在光阴深处的母亲依然能时刻记得住我,及与我有关的细碎故事,许多时候虽然只记个片段,却也是一种爱的惯性,无休无止,悠远绵长。
2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迫不及待:
(2)翻箱倒柜:
29.作者在第④、⑤段分别着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0.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31.(多项选择)下列选项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以“记错的生日”为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C.第④段开头写母亲总是记错事情,要我回家,表现了作者的不满与懊恼。
D.第⑥段写“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母亲的忘性大。
3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下来。
参考答案: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CE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综合能力。此题可在读文中提取相关信息适当加工后作答。第2段“花瓣娇小并不起眼”,第3段“蓝色的花容让人一眼惊艳”,“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等语句写出了蓝蝴蝶花的特点。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宛若一群蝴蝶仙子”,将花比作蝴蝶仙子,是比喻。“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将花人格化来写,是拟人。比喻和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回答问题时要说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具有的表达效果、表现的事物特点、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解答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ABD项正确。
C项,错误,“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应该是突出了蓝蝴蝶花的朴实、平凡、默默无闻、不张扬的品格。
E项,有误,“惋惜之情”错误,表达的是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4.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从机构和内容上分析,结构上,文章结尾表达邂逅蓝蝴蝶花后欣然的心情,总结全文并与开头作者内心焦躁而又不安的心情相照应。内容方面,文章具体描写了蓝蝴蝶花的特点和由蓝蝴蝶花而产生的联想和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美丽的蝴蝶花不媚不俗、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结尾表达邂逅蓝蝴蝶花后欣然的心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 我走出门外 阳光便慵慵散散地洒在我身上 一会儿就挪到门上去了 浮萍 流水冲走了 积雪 阳光融化了 6.跨 飞 溜 闪
这四个动词说明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7.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改动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语气不够强烈,原句表达的情感强烈些。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能突出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9.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惋惜之情。
【解析】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本题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的快速流逝。注意在仿写句子时也要运用上拟人的修辞即可。示例:早上起床时,我走出门外,阳光便慵慵散散地洒在我身上,一会儿就挪到门上去了。
(2)本题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注意在仿写句子时也要运用上比喻的修辞即可。示例:过去的日子,如浮萍,被流水冲走了,如积雪,被阳光融化了。
6.本题考查了对动词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本题可根据课文原文填写出正确动词,即: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跨过,从我脚边 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闪过了。
从这四个动词中,能体会出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7.本题考查了句子改动及分析句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从语句的意思出发,探索原句及改动句子后在文中所达到的效果,比较分析改动后与原句发生什么变化。
本题中“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动后的句子是: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从中可以读出改动后的句子语气不够强烈,原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
8.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与作用。平时学习中注意运用与训练。
本题中,“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与“薄雾”,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分析体会,分析时要结合课文内容,要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本语段选自课文《匆匆》,这篇文章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浙的无奈和惋惜。
故通过阅读语段,能体会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惋惜之情。
10. 环境 此处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灾难也许马上就要发生。 11.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勇敢、镇定的父亲,一个对女儿充满浓浓爱意的父亲。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他”在龙卷风里的状态,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以及人在巨大灾难面前的渺小、无助。 13.①写出了父亲在这场龙卷风中,用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势挽救了女儿,使女儿安然无恙。②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
【解析】10.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描写的一般知识,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通读第二段可知是环境描写,“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顶炸裂”表现出天气的恶劣,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灾难即将到来。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抓住具体事件进行分析。父女二人已被龙卷风卷到半空,便父亲依然安慰女儿,说这是游戏,可以看出父亲爱女儿,而且勇敢、镇定。
1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划线句将父亲比作“面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龙卷风里的感受,表现了龙卷风威力之大。
1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
本文标题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从字面来理解,交代了父亲在这场龙卷风中,用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姿势挽救了女儿的事,从主旨表达来看,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比大地更深沉、更厚重。
14. 粗暴 苍白 15. 比喻 宪兵警察 魔鬼 愤恨 16. 外貌 神态 17.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解析】1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温柔”的意思是温顺体贴。从文中找出反义词为“粗暴”;“红润”的意思是红而润泽。从文中找出反义词为“苍白”。
15.本题考查了比喻句。结合句子: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宪兵、侦探、警察”比作“魔鬼”,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16.本题考查了短文的写法,结合句子“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可知,这句话为外貌描写。文中的这句话“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写出了父亲在敌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这句话是神态描写。
17.本题考查了前后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结合句子“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可知,这是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前后照应的句子。
18.读书带给学生时代的“我”无限的生活乐趣。 19. 《千家诗》使得“我”的学生时代丰富多彩。 拟人
20. 风物 意境 色彩 21.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分析】18.考查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这是一篇记叙文,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读书带给学生时代的“我”无限的生活乐趣。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可知,《千家诗》使得“我”的学生时代丰富多彩。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书人格化。
2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千家诗》中大部分的诗歌歌咏祖国风物;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添上了绚丽的色彩”可知,文中写《千家诗》美在风物、意境、色彩。
21.本题主要考查对春、夏、秋、冬四季风光名句的积累。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代贺知章《咏柳》翻译: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山行》翻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22. 理想 比喻 形象生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 23.功夫不负有心人。 24.照应文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25.还可以指自己想做成的事,如成为一名画家、拍成一部电影等。只有自己对梦想有坚定的信念,并始终向着这个梦想努力,才不会让人偷走。 26.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能因为别人的意见而改变。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解析】2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家流沙河的《理想》一中,写了理想的意义,写了理想的作用,写了理想的不同历史内涵,写了理想对人格的影响。
文章中“梦”其实就是《理想》一诗中的理想,文章写了蒙迪罗伯特的“梦”就是他的理想,不被老师看好的“梦”,最终变成了蒙迪罗伯特实现的理想。
文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蒙迪罗伯特的理想比作“梦”。“梦”可以大胆的做,“理想”需要结合实际,将蒙迪罗伯特的理想比作“梦”,更加形象通俗,没有说教感,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趣味性。
23.本题考查填入句子。
填入句子,首先要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要理解上下文的内容。这句话前面的文章内容写了蒙迪罗伯特的梦想虽然不被老师看好,但是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梦想,文章后面写了蒙迪罗伯特靠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这句话在文中表示转折的作用,由下句话“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拥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知填入的句子要表明因为蒙迪罗伯特的努力,所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引用名人名言,如: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对了即可。
24.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文中记叙了蒙迪罗伯特有一个不被老师认可的“梦”,但是他没有因为老师的否定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经过自己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结尾“记住,别让别人偷走你的梦”与文章题目相照应,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2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中学时代正是多“梦”的季节,“梦”指梦想、希望、美好、幸福,除了文章中表示蒙迪罗伯特的理想外,还可以指自己心中所追求事物事情,心中想做的事情,这些都是可以给自己带来美好希望的事情。只要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就不会被偷走。
2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想。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心中的梦想可能会跟蒙迪罗伯特的梦想一样,开始会被人不看好。但是自己要学习蒙迪罗伯特的精神,只要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就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或者遇到困难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要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相信梦想终究会有实现的一天。
27.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识记。
有关“理想”的名言很多,如: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叶志文
28. 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29.第四段着重写了母亲愈来愈严重的健忘症;第五段着重写了母亲以前是全家的“活电脑”。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母亲愈来愈严重的健忘症以及作者对母亲渐渐老去的心疼和无奈。 3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活电脑”。这样写的好处是既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母亲以前记忆力十分好,也和母亲现在的健忘症形成鲜明的对比。
31.CD 32.本文主要写了母亲得了健忘症,记错我生日,让作者联想到以前的母亲一直是全家的“活电脑”,而现在却记不住事情了。让作者感慨时间的流逝和母亲的衰老都让人无可奈何,也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和关爱之情。
【解析】2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理解,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
2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综合第④段内容可知,本段主要讲了母亲的健忘症变得愈发严重起来。综合综合第⑤段内容可知,第一句为本段的中心句,所以主要讲了母亲以前记忆力很好。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第④段主要讲了现在母亲记忆力不好,第⑤段主要讲了以前母亲记忆力很好,二者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愈来愈严重的健忘症以及作者对母亲渐渐老去的心疼和无奈。
3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作答此类题目时先要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如本题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然后再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好处),答题时采用“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喻成……,写出了……(内容或特点),表现了……精神或特点”的思路答题。
3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
结合“我的眼眶瞬间湿润起来”可知,作者没有不满,所以C答案错误。
“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时光”比作“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飞逝的景象,所以D答案错误。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