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升华和凝华》研学案
学校:_________设计教师:_________设计时间_________
【课题】第二章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 过程和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法等
【教学器材】
碘锤、卫生球、樟脑丸、废旧的日光灯管、白炽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讲述罗布泊雪山消失的故事 ,让同学们大胆猜想,雪山到底去哪儿了?
(2)比较两个一样的白炽灯泡,一只新的,一只用过很久的或者已经报废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不同处。
二、新课教学
1.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活动〗(1)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的颗粒,把锤形玻璃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在观察的现象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碘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当紫红色的碘蒸汽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时,把锤形玻璃泡拿出烧杯,观察到什么现象?在观察的现象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碘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并总结。
(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_______,要_____热。
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要_____热。
)〖总结〗
2. 人工降雨
阅读书本43页生活.物理.社会。
〖分析〗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播撒干冰,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此时云层的温度______,水蒸气会_____小冰晶,或会______小水滴,使云中的小冰晶、小水滴变得越来越多,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它就会下降,冰晶就会_______,从而形成降雨。
(
一般情况下,干冰会发生______现象,使周围的温度______。
)〖总结〗
补充: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
(1)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播撒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2)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氧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或云中小水滴增大而形成降雨.
(3)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洒直径约为0.05 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而形成降雨.
3.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因此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要记住.
(1)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些是_______(升华/凝华)现象.
(2)在冬天的早晨常看到的霜,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这些是_______(升华/凝华)现象.
(3)用久了的白炽灯丝变细、灯泡发黑,这是先_______(升华/凝华)后_______(升华/凝华)的现象.(解释了导入问题2)
4.www第一题讨论并总结。
三、新知应用
1.寒冷冬季的早晨,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3.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 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
B. 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
C. 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D. 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 B. 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 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
5.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冷冻室内壁上的霜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7. 如图所示,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人们会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出“云雾缭绕”的场景.由于干冰发生_______变成气态,大量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以上两空都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冬天,冰冻的衣服在温度低于0℃的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_______而变成了水蒸气,这个过程要_______(吸/放)热.
【课后作业】
1.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_______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_(内/外)表面,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吸/放)热.
2.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_____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________ ;
②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__________;
③铁水浇铸成铁块________ ;
④揭开锅盖,冒出大量“白气”_________.
4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________经过_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5.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____热量.
6.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7.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8.在空中播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小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9.白炽灯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1.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者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
A. 打开热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的过程
C.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 把-10℃的冰放入0℃的水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13.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采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星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图2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4.金属在高温、低压下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环境中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金属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金属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参考答案
新知应用
C
B
A
D
升华 液化
液化 放热 凝华
升华 液化
升华 吸
课后作业
凝华 内 放
升华 凝华 液化
熔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水蒸气 凝华 放热 内侧
升华 凝华 放出
B
C
A
C
D
D
B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