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二、汽化和液化 》研学案(二)
学校: 设计教师: 设计时间:
【课题】第二章 二、汽化和液化(课时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体验液化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知道液化放热的物理本质。
(3)知道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4)会解释生活中“白气”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知道气体液化的特点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感受自然界中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判断常见的液化现象。
难点:如何使气体液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器材】酒精灯、烧瓶、金属盘、注射器、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议一议: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1: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比较蒸发和沸腾,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蒸 发 沸 腾
相同点
不同点 仅在液体表面
缓和
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秋天的早晨,荷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活动2:观察水蒸气的液化
(1)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仔细观察瓶内和瓶口的上方,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金属盘上放置一些冰块,仔细观察金属盘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想一想:(1)在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2)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与本实验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 (冷或热)时,水蒸气就凝结成 .
活动小结:1.物质的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这个过程要放热。
读一读: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议一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液化现象
活动3:演示乙醚汽化与液化的实验
(1)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再推压活塞,你又会看到了什么变化?
议一议:在推压活塞时,气态乙醚的温度是否降低?本实验是通过什么方法使气体液化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此方式使气体液化的例子?
活动小结: 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如:液化石油气、氧气瓶
三、新知应用
1.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汽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液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液化有两种方法: 和 .研究表明所有气体在______的时候都可以液化;在一定______下, 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
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4.茶叶盒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茶叶盒又变湿了,原因( )
A.茶叶盒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茶叶盒表面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茶叶盒表面
D.空气中的水附着在茶叶盒表面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 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
【课后作业】
.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冰雹 B.小雪 C.雾 D.霜冻
.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 B.“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
5.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6.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极易发生 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7.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喷雾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 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
8.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9.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0.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1.已知液态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D.无法分离
12.100℃的水蒸气通过100℃的水,水蒸气 液化(填“会”或“不会”),
这是因为 。
13.如图装置,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C为温度计,D为试管。玻璃弯管由烧瓶A通入试管D中,试管D放在盛有冷水的容器B中,对烧瓶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试管D中 ,温度计C的示数 ,这个现象说明 。
14.常温常压下,氨是以气态存在的,如果在常温下要使氨呈液态,则盛放液态氨的钢瓶内的压强( )
A.等于常压 B.小于常压 C.大于常压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5. 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 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 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参考答案
新知应用:
1.液 气 气 液 蒸发 沸腾 降温 加压 降温 温度 加压 加压
2.液化 汽化
3.液化 放出
C
5.提高镜子温度,防止水蒸气液化
C
课后作业
C 2.C 3.B 4. 液化 汽化
5.汽化 加压
6.低 高 液化 7.汽化 吸收 下降 8.汽化 吸
9.A 10.D 11.C
12.不会 水蒸气无法放热降温液化成水 13.有小水珠 升高 液化放热
14.C
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