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8 解决问题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8 解决问题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07: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时 解决问题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用图示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比较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内容。(课件出示)(1)一支钢笔9元。(2)一共有多少朵花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课堂预设:(1)9×5=45(元)。(2)6×3-1=17(朵)或6×2+5=17(朵)或3×5+2=17(朵)。教师:太棒了,同学们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5。(1)课件出示例5。教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堂预设:学生根据平常分析问题的方法,说出题干中和图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可能会回答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问题是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所有人。教师: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学生: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教师:要想解决这辆车是否能坐下就得先求什么?学生:先求“客车能坐多少人”。(2)尝试解答。教师:该怎么解答呢?课堂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先算出客车的座位数,再和乘客的人数进行比较。教师:我们该怎样求客车的座位数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课堂预设:学生可能从横、竖两个角度说一说,还可能从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尝试列式解答。教师:谁愿意分享你的想法?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列的算式。预设1: 预设2: 预设3:2×7=14(个) 4×7=28(个) 7×4=28(个)2×7=14(个) 28+5=33(个) 28+5=33(个)14+14+5=33(个)预设4: 预设5: 预设6:2×8=16(个) 4×8=32(个) 8×4=32(个)2×8=16(个) 32+1=33(个) 32+1=33(个)16+16+51=33(个)(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充分放手,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里只提供直观图,剩下的工作则交给学生自己来做,在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教师:计算结果出来了,现在能够回答“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了吗?课堂预设:乘客人数为2+30=32(人),客车一共有33个座位,33大于32,所以坐得下。(教师适时板书)(3)检验答案。教师: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33个座位,坐得下。解答正确。课堂小结:教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些求客车座位数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尝试让学生来说)教师: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84“做一做”。(1)以生活中常见的蛋托上的鸡蛋为素材,让学生先计算出鸡蛋的总数,再与小朋友的总人数(35)作比较。(2)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了座位够不够坐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1-3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不同的列式方法呈现情境图后,应让学生充分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能发现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30+2=32(人) 4×7=28(个)28+5=33(个) 33>32,坐得下。
教后反思 本节课解决的是“两种数量相比较,够不够”的实际问题。教学例5时,抓住题中“坐得下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一步步地解答,最后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学中着重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在讨论中解决学生思维的难点和困惑,突显学生个性,使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升原有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