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练习课
课题 解决问题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已学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2.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已学的乘法口诀,并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温故知新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你们都记熟了吗?指名学生背出7~9的乘法口诀。教师:下面老师还要抽查一下。(1)师生一起对口令。(2)口算。(课件出示)3×7= 6×9= 8×5= 7×6=4×8= 9×2= 7×7= 5×9=9×3= 5×7= 8×9= 8×8=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尝试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问题吧!二、专项练习,逐步提升 1.学习练习二十一第5题。课件出示第5题。教师:简单的口算大家已经很会算了,那下面的计算你还能做到一样熟练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你能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吗?课堂预设:学生可能说出要熟记口诀、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等几点,教师可适时予以表扬。(设计意图:要求学生按顺序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学习练习二十一第6题。课件出示第6题。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1:车头用了8个车轮。学生2:每节车厢要用6个车轮。教师:题目中又补充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小亮一共有40个车轮。要求的问题是:他能组装出一列有6节车厢的小火车吗?为什么?教师: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教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学生:先求出6节车厢需要多少个车轮:6×6=36(个);再算加上车头一共要多少个车轮:36+8=44(个)。44>40,所以不能。 3.学习练习二十一第7题。课件出示第7题。教师:“最大”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想?课堂预设:学生可能说“最大”就是要让乘积最接近已知数,而且比已知数小。可以用乘法口诀思考,如:( )×4<29,就想几乘4的积最接近且小于29,7×4=28,28接近29且小于29,所以括号里最大填7。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后面除法中的试商打基础。)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其他题目。 需要学生通过实物图,加以想象,找出图中隐藏着的必要条件—每节车厢需要6个车轮。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解决问题时是按照下面三步进行思考的:①知道了什么?②怎样解答?③解答正确吗?
教后反思 这节练习课的教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把握重点,明确要求。把握教学知识的重难点,紧紧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突出实效。二、归类整理,统筹安排。经过精心选择练习题,抓住典型的题型统筹安排,练习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易于接受。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