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 认识时间 练习课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3 认识时间 练习课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07: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练习课
课题 认识时间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明确1时=60分。2.运用与时间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有关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合理推算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温故知新教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一起来说一说吧!学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1时=60分。学生2:读钟面上的时间时,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先看时针的位置确定“时”,再看分针的位置确定“分”,合起来就可以确定是几时几分学生3:写时间时,可以写成几时几分的形式,也可以写成电子表的形式。学生4:解决选择时间的问题时,可以运用推理法,通过分析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某时做什么;也可以运用排除法,排除不对应的时间,确定所选时间。……教师:看来大家掌握的时间知识还不少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习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吧!二、专项练习,逐步提升 1.学习练习二十三第7题。课件出示第7题。教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多少分呢?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针走1大格是5分,从12走到6走了6大格,也就是6个5分,是5×6=30(分)。教师:时针从12走到6,走了多少时呢?学生:时针走1大格是1时,从12走到6走了6大格,也就是6时。教师:分针从3走到10呢?学生:分针从3走到10走了7大格,也就是7个5分,是5×7=35(分)。教师: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回到12,走了多少时?学生:时针走一圈是12时。(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分针和时针经过同样的距离,但表示的意义不同”的研究,再一次深入体会钟面上刻度的两种含义,并为继续认识时间打下良好基础) 2.学习练习二十三第8题。(1)课件出示第8题。教师:同学们观察前面3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寻找规律,独立完成。课堂预设:学生都能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分别为:2:15,2:30,2:45。(2)汇报规律。教师:观察这3个钟面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每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时间都是经过了15分。(告诉学生: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3)根据规律画出第四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教师:你能画出第四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吗?课堂预设:大部分学生会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但也会有学生出错,如分针、时针都指着3等,要及时订正。(设计意图: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前三个钟面上分针与时针的位置及所表示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规律并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最后结合练习,让学生知道“15分就是一刻”) 3.学习练习二十三第10题。(1)课件出示第10题。教:你能读出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吗?学生:四个钟面的时间分别是5:30,7:20,5:45,3:00。(2)汇报交流。教师:谁能在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课堂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在钟面上数格子的方法来得到答案;有的学生可能仅凭想象就得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要利用学具实际拨一拨来得到答案。当然,如果有学生直接在所读出的“分”上进行加法计算,也是可以的。学生1:第一个钟面(5:30)过5分是5:35。学生2:第二个钟面(7:20)过10分是7:30。学生3:第三个钟面(5:45)过一刻(15分)是6:00。学生4:第四个钟面(3:00)过半小时(30分)是3:30。(3)集体订正。(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推理、找规律等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认识“分”和几时几分以及时间的应用。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课本第93-96页练习二十三其他题目。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练习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连一连、找规律、填写作息时间表、讲故事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推算时间。教学中,教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重点的地方进行强化,并采用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精心地组织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分层练习,使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活动,系统地、深刻地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