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4 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4 观察物体、搭配、认识时间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07: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课题 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2.通过回顾与整理、观察与比较、操作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会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图中的内容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四幅图)学生:和观察物体有关。教师: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小朋友先猜出来。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课堂预设: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钟表。教师: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时钟。(出示钟表)教师:我们刚才回顾的这几个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回顾起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指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学生: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学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2)说一说。教师: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学生:正方体。教师:从任何方向看到的都是圆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学生:球。(3)猜一猜。教师: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课堂预设: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集体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认识时间。(1)说一说。教师:同学们,这个钟面现在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过一刻钟是几时几分?(课件出示)学生1:时针走过数字8,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8时5分。学生2:一刻钟是15分,8时5分再过一刻钟是8时20分。教师: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很大,接下来让我们梳理一下有关时间的内容吧!课堂预设:学生可能说,一天有24小时,1时=60分等。教师:谁来说说你周六、周日的作息时间安排呢?学生:上午8:30起床,12:00吃午饭,看电视2小时,下午2:30到4:30打乒乓球……教师: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师生交流,谈谈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告诫学生不要看太长时间的电视,注意保护眼睛。(2)做一做。(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教师:你们知道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吗?课堂预设:第一个钟面在说一说中已解决,学生认读后三个钟面的时间即可。学生1:第二个钟面,时针走过数字7,分针从12起走了10小格就是7时10分。学生2:第三个钟面,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0小格就是4时50分。学生3:第四个钟面,时针走过数字11,分针从12起走了20小格就是11时20分。(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全班补充,加深对时间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对学过的“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四、布置作业课本第102页67题,105页练习二十五12-13题。 观察物体时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不必过高,能说清楚就可以。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认识时间1.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2.时与分的关系:1时=60分。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比较零散,都是本册中学习内容比较少的几个单元,而且内容之间没有紧密的关联性,所以教学时分块进行。将每个专题的整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边复习边练习,虽然连贯性不强,但是基础知识落实得还是很到位。练习设计时,注重了层次性、综合性,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