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有理数的加法
--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有理数》第六节《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动以及形象思维较为活跃的特点,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点突出了情景的设置。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引发认知冲突,达到需要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在堂课的难点部分,我再设计了小恐龙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亲身探索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3) 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及探究的能力,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的过程中要侧重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情景,创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活动一:如图,有一只小恐龙沿着一条东西向的直线爬行,它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试一试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问题(1)两次都是向东走.
(2)两次都是向西走.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西东走30米.
它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多少米处?0-10 10205040300-10-20-30-50-400-101020-10-20010(1)(2)(3)(4)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的两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二:1. 例1.计算
(1)(+2)+(-11)
(2)(+20)+(+12)
(3)(-1/2)+(-2/3)
(4)(-3.4)+4.3
2.基础训练你能行活动三:相信自己,一定行!判断题:
1.若a>0,b>0,则a+b >0.
2.若a<0,b<0,则a+b<0.
3,若a>0,b<0,则a+b >0.
4.若a<0,b > 0, a+b<0
5.若a>0,b<0,且 b > a , 则a+b<0.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1,教材P40 / 1,2
2.探究题:
试举出几组有理数a,b,分别计算 a + b 和 a + b 的值,猜想一般地它们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 a+b = a + b ?
敬请
各位专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