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09: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3.通过学习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即使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值日活动中也有数学。瞧,老师把同学们值日的场面用相机拍摄下来了,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课堂预设:知道了擦桌椅和扫地的学生各有多少人。教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课堂预设:学生1:提出能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的加、减法的问题。可让学生当时解答。学生2:提出有关“倍”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问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画一画。教师: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吗?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课堂预设:学生1:用1条竖线代表一个人数,分别直接画出擦桌椅和扫地的人数。学生2:画12个圆,每4个圈在一起,得到了3个4人。学生3:先画出12个圆,表示擦桌椅的人数,再画4个圆,在前面写明是扫地的人数,最后圈一圈,得到了3个4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有序画出图形,并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画的原因。教师:教师:通过画一画,你能认识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堂预设:3倍。因为擦桌椅的人数里面有3个4。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画图时应注意的事项。2.根据画一画抽象出算式。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画一画列出怎样的算式呢?课堂预设:部分学生能列出除法算式12÷4=3,但也有学生不知道怎样列式,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问。如:谁除以谁比?为什么是3倍?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课堂小结:教师:以扫地的人数为标准,看擦桌椅的人数里面包含几份扫地的,包含了3份,所以是3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结果不带单位。(教师适时补充完善板书)3.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表达回顾与反思的基本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课堂预设:扫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4.知识迁移。教师:如果倒垃圾的有2人,扫地的人数是倒垃圾人数的几倍?擦桌椅的人数是倒垃圾人数的几倍?你能画图分别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课堂预设:学生1:学生会选择分别写出两个信息和一个问题。学生2:学生会画出信息,并在画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课堂预设:4÷2=2。12÷2=6。教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怎样解决?课堂小结:课堂预设:一个数÷另一个数。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材第51“做一做”。(1)组织学生画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汇报。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53页练习十一1题、3题。 教师可出示自己学生打扫卫生时候的场景图只要学生用图示表示出了倍的关系,教师就要给与鼓励时间允许也可以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索其中的倍数关系根据学生学情,可以抽象成线段图
板书设计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2÷4=3一个数÷另一个数。
教后反思 学生在理解和计算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今天的重点放在学生表达和变式练习上。在这个思维跨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直观感知”,还要注重由“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引导。上节课的问题在本节课要尽量去避免,要让学生多去说一说为什么,看学生是否能够建立倍与除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