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课 口算乘法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8~59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2.运用乘法口算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口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建立乘法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系统梳理,回顾旧知1.口算。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4题。教师:你能说说在口算这些题目时,你是怎样想的吗?课堂预设: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时,先用两位数的十位与一位数相乘,再用两位数的个位与一位数相乘,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口算乘法有关的问题。(板书:练习课)二、当堂训练,针对练习1.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7题。教师:以排火车的形式,轮流说出计算结果。学生说出结果后,教师可追问,“900×8”怎么计算,与“90×8”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梳理信息,再列式解决问题。3.课件出示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5题。教师:请同学们独立审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堂预设:预设1:一筒有12只,4筒一共多少只就有4个12相加。预设2:4筒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12相加,用乘法计算。预设3:求一筒一共多少钱,就是用羽毛球的单价乘数量。预设4:一只羽毛球3元,一筒有12只,就是求1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4.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9题。(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堂预设:预设1:有乘法有加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预设2:有乘法有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减法。预设3: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学生独立计算。(3)交流汇报。教师:进行脱式计算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课堂预设:预设1:要注意运算的顺序,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时候,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预设2:要注意书写的格式,结果要写在算式下面,横式那不能写结果。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8题。(1)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2)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过程。2.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2题。(1)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了口算乘法的有关知识,关于口算乘法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59页练习十二6题、10题、11题。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情,自主设置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练习课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把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把两位数看成几十和几,先计算几十乘一位数,再计算几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的巩固与拓展:一方面要继续在课中让学生多说算理,大力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与口算能力;另一方面在练习解决问题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分析解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