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共6页。
2.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4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这次克里米亚事件的 ,是乌克兰前政府在最后关头突然搁置和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议》,但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没有 ,媒体的骂战、军事情报的较量,已成为双方 的新看点。
A.策源地 大动干戈 对决
B.导火索 大动干戈 博弈
C.策源地 大动肝火 博弈
D.导火索 大动肝火 对决
2.下面四副贺联分别对应的场合是(3分)( )
?① 旭日临门早,春风及第先。
?② 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③ 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④ 迨其吉兮毂我士女,式相好矣宜尔室家。
?A ①乔迁新居 ②公司开业 ③过寿? ? ④新婚
?B ①公司开业 ②乔迁新居 ③新婚? ? ④过寿
?C ①过寿 ? ? ②新婚 ? ? ③公司开业 ④乔迁新居
?D ①新婚 ? ? ②过寿 ? ? ③乔迁新居 ④公司开业
3.下面四项都是咏花的诗句,其中不是咏梅花的诗句的一项是(3分)(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4.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对这段文字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A.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应该珍惜时间。
B.有时最短的时间可以获得最多的财富。
C.凡事不是举手可得,须付出时间和代价。
D.不义之财拥有得再多,也是一文不值的。
6.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A.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7.下类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蜗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这里看出莺莺对科举功名极其淡薄。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伯劳东去燕西飞——比喻人的离散。伯劳,鸟名。
C.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一春鱼雁无消息——“一春“,即一个春季或一年,这里泛指时间长。意为希望张生不要像鱼、雁一样离开之后便无影无踪。
D.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
文齐福不齐——有文采而没有福气和好运气,此处指落第,不能金榜题名。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被)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强行改变)
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拜官授职)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
C. 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抱怨)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回复)
D. 足以极视听之娱乐,信可乐也(信:实在)而彼且奚适也(适:适应)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于是先解衵衣③,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梲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遣人骑送之。(衡)临发,众人为之祖道,先供设于城南,乃更相戒曰:“祢衡倨慢无礼,今因其后到,咸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众人莫肯兴,衡坐而大号。曰:“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注]《渔阳》:鼓曲名;参挝(cān zhuā):击鼓之法。②衵(nì)衣:内衣。
(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好矫时慢物 矫:纠正,匡正。这里有“不合,违背”意。
B.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 晏:晚
C.及衡至,众人莫肯兴 兴:起身
D.揽笔而作,文无加点 点:标点
10.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衡进至操前而止
B.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
C.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
D.毕,复参挝而去
第II卷(13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3分)
(2)祢衡倨慢无礼,今因其后到,咸以不起折之也。(3分)
(3)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4分)
12.请简要概括刘表将祢衡推荐给黄祖的原因。(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词回答问题。
浪 淘 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①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①人人:即那人。
(1)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请说明缘由。(3分)
(2)“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情感?(3分)
(3)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6)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庄子《逍遥游》)
(8)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灯 笼 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
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
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
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⑾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选自2014《青年文学》,有删改)
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4分)
16.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4分)
17.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18.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灯笼草”中寄托的丰富情感。(6分)
六、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9.下列有关名著《边城》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晚饭。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客观现实。
B.《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C.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D.《边城》中,翠翠的爷爷答应了大老天保的提亲,但后来发现翠翠喜欢的是二老傩送,最终在懊悔和无奈之中离开了人世。
E《边城》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兄弟手足之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20.请简述《边城》中“爷爷”所说的向翠翠求婚的两种方式,并写出拒绝了碾坊者是谁。(5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本学期,教室课桌摆放的格局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了,多年来我们习惯了的东西被彻底颠覆了。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茫然,不知所措;有人欣然,跃跃欲试。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联想?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24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10分)
(1)①主人公认为是风吹得船去如飞,让离别更快,所以“恨”。(1分)②最后又祈求风把那人吹载到我的船篷中,故曰:“感谢风儿”。(1分)③风本无情意,因人之情意而顿生情趣。(1分)
(2)①上句用夸张手法埋怨分别之快,②下句侧面交代作者的愁颜不展,③两句借对风的责备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之情。(1点1分)
(3)①通俗。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以白话入诗,显得直白朴实。②风趣。催他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故意怪罪于风,读来无造作之痕,有生动之趣。(每点2分,风格特点各1分,分析各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15. (1)扎根大地,亲近自然;(2)坚守乡村,固守家园;(3)身处低位,清心寡欲;(4)平凡宁静,默默无闻;(5)不在意生存的环境,顽强地活着。(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16. (1)过去经济困难,人们以草果腹;(2)如今生活富足,但蔬菜已不如草“绿色”;(3)土地荒芜,庄家坍塌,粮食会越来越少;(4)表现了老人对当今人们生活状态的深深忧虑。(每点1分)
17. 选取村庄这个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2分),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村庄衰落的情景,表达了对村庄被遗弃的痛惜(2分),句式灵动活波,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2分)。
18.①对清心寡欲、简单真淳、甘处低位、顽强活着的精神的赞美;②对故土的热爱,对家园的眷恋;③对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④对美丽的村庄被遗弃成空村、荒村的遗憾、痛惜;⑤希望人们关注和思考村庄的命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六、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9.(5分)A D(A项表现祖父忠厚纯朴,恪尽职守;D项爷爷并没有答应大老的提亲。他离开人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0.(5分)
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作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2分)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作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2分)
傩送。(1分)
七、作文(70分)
21. (70分)
参考立意:要适应变化;要勇于创新;摆脱习惯的束缚……
建议: 52分切入。对于与材料及其含义无关的作文、文体不伦不类的打分40以下;立意准确,语言表达较好的可打58分以上,拉开作文的档次,尽量不打保险分,真正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实际。
附:【参考译文】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bō,地名,在今山东陵县)地人。少年时候就很有才情,长于机辩,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喜欢违背时俗,轻侮他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修交好。孔融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在曹操跟前颂扬。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并憎恨(曹操),就自称有疯病,不肯前往,而且多次发表对曹操不恭不敬的言论。曹操心怀愤怒,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而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征召他担任击鼓的小史(史:小官名),借就大宴宾客的机会,来考核鼓史们的演奏水准。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他们脱掉原来的衣服,改穿单绞(苍黄色的单衣),戴上岑牟(鼓史所戴帽)。轮到祢衡,祢衡正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有异常人,(鼓曲)音韵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情绪激昂。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责他,这时祢衡就先解开内衣,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地站着,又慢慢取过岑牟、单绞穿戴好,(穿戴)完了,又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了一通才离开,脸色没有丝毫的羞惭之色。曹操笑着说:“我本想羞辱祢衡,祢衡反倒羞辱了我。”
孔融退朝后责备他说:“您是个大雅的人,岂当这样呢?”(并)趁机向祢衡表明了曹操对祢衡的爱慕思念之心。祢衡答应去(见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疯病,现在(祢衡)希望能够当面请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单衣、缠着疏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木杖,坐在大营门口,用木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大怒,派人马把祢衡送走。祢衡将要出发时,众人为他送行,预先在城南白色酒食接着又互相告诫说:“祢衡违背事理,举止乖戾无礼,我们今天(就)借祢衡晚来的机会,全都用不起身(迎接他的方式)来挫挫他的狂傲之气。”等到祢衡来了,众人没有一个肯起立(迎接他的),祢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众人惊问原因,祢衡说:“坐而不动的人,就像是坟墓;躺着不动的人,就像是死尸。我置身于坟墓和死尸之中,怎能不悲恸呢!”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更是用宾客之礼善待他。刘表曾和一帮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并极尽才思。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到了,一遍还没有看完,就扯碎了扔在地上,向刘表要来笔纸,片刻写成,言辞、义理都值得观赏。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的长子黄射(yì)和祢衡尤其交好。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都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大宴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这是什么话!(云等道:当时俗语。)”黄祖大怒,喝令护卫役卒把祢衡拉出去,想要用杖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了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