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一单元 3《桂花雨》(第7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第一单元 3《桂花雨》(第7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5 15: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时
课题:桂花雨
内容分析:本文作者写了童年时代的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乐趣,反映出纯真的童趣,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
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重、难点:重点:能阅读课文,读懂桂花带给作者的美好的回忆。难点:能结合课后习题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诗词导入
1.诗词导入,出示杨万里的《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师: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花?生:这首诗是杨万里的《咏桂》,赞美的是桂花。链接: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放,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素有“十里桂花香”之说。其树姿端正优雅,树冠作“团团”状,线条柔和的树形给人安定平和之感。宋代谢懋有诗描写桂花是“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元代顾瑛则写道“金粟霏霏下如雨”。桂花有很多别称:因为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为“仙客”;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看看她笔下的桂花又是什么样的吧。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1)板书课题:桂花雨。(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跟小组成员说一说,并派一位代表发言。 3.认识作者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1949年赴台湾,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家。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有散文集、小说集及 儿童文学作品40余种,其中小说《橘子红了》曾被改拍为电视剧,散文《春酒》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桂花雨》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琦君的散文作品还有《烟愁》、《水是故乡甜》等,小说作品有《钱塘江畔》、《百合羹》 等。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 1.交流桂花2、观察题目,提出疑问。学生发散思维,想象“桂花雨”场景并讨论发言
环节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要读准确,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不会、不认识生字圈画出来,并画出优美句子。2.检查初读情况,自主学习字词。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轮流读......3.检查学习成果,提示易错读音,易错字形。(1)点名读词语。桂花 懂得 箩筐 糕饼 外婆 沉浸 缠着 茶叶 捡起 杭州 木兰花 至少 完整重点指导:“箩、兰、缠、浸”易错的读音,读准前鼻音“浸、捡”,后鼻音“懂”翘舌音“缠、茶”等。4.指导生字词书写。(1)重点指导:“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区别“箩筐”的“箩”和“萝卜”的“萝”。“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2)认真练写,生生互相,展示优秀书写。 1.多形式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词3.展示优秀的书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接着让学生利用学习生字的方法学习,最后检验学习成果。
环节三:再次阅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里的“桂花雨”跟你想象的桂花雨有没有区别?是你想象中的“桂花雨”吗?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桌进行交流。生: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的事情,故乡与桂花有关的生活场景。“桂花雨”是运用比喻,把桂花落下来,比作像下雨一样。2.小组交流,合作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列表格。学习要求: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想一想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是哪些? 地点美好地回忆(事件)文中对应的段落3.汇报交流,展示学习单,交流想法。地点美好地回忆(事件)文中对应的段落故乡儿时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1—2故乡在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桂花的乐趣。3—6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7—8师:课文围绕桂花,写了三件事: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其中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小结:琦君写的这篇文章十分优美,读了几遍下来,我们真的如沐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可是,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 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的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那么作者魂牵梦萦的桂花雨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我”和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思考课文问题,交流答案。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述说。
活动意图:采用默读课文的形式,结合思考课后习题第一题,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作业:1、拍摄朗读琦君的《桂花雨》视频。2、在日记本上积累优美词语。3、抄写生字和课本词语表,并听写词语。
板书: 3桂花雨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课时评价量表
表现性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1.搜集桂花和作者的资料。
2.掌握生字词,能够记住生字结构并学会词语运用。
3.初读课文,找出作者回忆童年,故乡与桂花有关的生活场景。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