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寻真情人物 赞美好人生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寻真情人物 赞美好人生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0: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寻真情人物 赞美好人生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七年级上册 单元 第四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引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新”
【学情分析】
诊断测试
从前三单元中选取一篇散文,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者思路,并分析人物形象
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37人)
行文思路:84%的同学能够划分文章层次,但思路较为混乱;因为是农村中学,仅16%的学生可以准确划分文章层次,根据行文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人物塑造:50%的同学能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但缺乏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关注,无法深刻分析人物精神。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在单元提示的学法指导中指出“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中《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重的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个牧羊人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将曾经的荒漠变作绿洲,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作者童年时克服恐惧、收获自信的一段回忆,故事从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引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深沉而令人信服;《诫子书》这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作为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智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初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核心任务】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为学校公众号“我身边的‘伟大’人物”板块进行投稿。投稿内容既要求思路清晰、手法多样,还要描摹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品质、阐述人生意义,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结合。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又能提升素养。
【课段安排】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为五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学习《诫子书》借助注释疏通文义,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第二课段,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作者思路;第三课段,细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文章利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第四课段,细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品味运用具有强烈感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作用;第五课段,运用前几节课所学知识写公众号的投稿,并在班级中评选出最佳代表,代表班级投稿。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中心语句、归纳段落要点的方法,理解段落之间的关联,由此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3.通过默读课文,勾画相应文字,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4.通过对文中具有感彩的形容词进行分类,分析其对于彰显人物品质的作用。
二、思维目标
1.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中心语句、归纳段落要点的方法,理解段落之间的关联,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两篇文章对比手法的妙处,提升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价值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情景任务】
为学校公众号“我身边的‘伟大’人物”板块进行投稿。投稿内容既要求思路清晰、手法多样,还要描摹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品质、阐述人生意义,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结合。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又能提升素养。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一课时“学习《诫子书》
第二课段:三课时“思维导图理思路”
第三课段:两课时“研读描写,赏析人物”
第四课段:两课时“写作手法显精神”
第五课段:两课时“评选投稿作品”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学习《诫子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课文。
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旨,适当补充作者生平资料,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课堂学习】
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标题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学习《诫子书》,顾名思义,是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书信。这封信是三国名臣诸葛亮写的,全文只有86个字,为什么把它称为“书”?
【预设操作方法】
板书“诫子书”,引导学生理解“书”这种文体。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作者信息,同时积累古代文体“书”。
任务二:反复诵读,梳理文意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挑选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加以注释。
【方法提示】
圈点勾画出课本中你认为重要(用 表示)和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用?表示)的词语。
组长将圈点勾划出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分工查找,标记词语意思,将你们查到的结果分享给同学们。
向诸葛瞻介绍这封信的内容。
【方法提示】
结合“1”中查找到的重要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出这封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梳理课文字词并翻译课文大意。
任务三:知人论世,感悟情感
呈现关于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教师过渡语】这样一个人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怎样的告诫?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全文,读出父亲对八岁的孩子劝诫的语气。
【朗读要点提示】
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朗读否定词和表示品格的实词时使用重音。
读出反问句的语调。
重音及语调明确:
发语词读重音:夫/君子之行
夫/学需静也
否定词读重音: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3)实词读重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才/需学也
把握反问句的深情语调: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通过读出重音,巩固第一单元所学的朗读知识,同时进一步感知作者情感。
任务四:精选箴言,阐述理由
【教师导语】通过朗读,我们让诸葛瞻感受到了父亲的情感。接下来请你从信中挑选一句话,把它写在一张书签上,送给八岁的诸葛瞻,并写出你的理由。
书签示例:
我选择的句子是“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强调“学”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
任务五:完成作业
理解文章中心句的含义。
第二课段 思维导图理思路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目标】
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
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圈画中心句和有疑问的句子,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
【课堂学习】
任务一:读《植树的牧羊人》,完成文章结构图。
【教师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可用
“-----”圈画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成文章结构图,理清写作思路。
结构图:
第1段 总起议论:( )
时间线 牧羊人情况 高原情况
第2-()段 1913年初见牧羊人
第()-17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牧羊人
第18段 ( )年开始屡见牧羊人
第19-20段 1945年6月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第21段 总结议论::( )提示:品格
【参考答案】:
第1段 总起议论:慷慨无私,难得的好人
时间线 牧羊人情况 高原情况
第2-(12)段 1913年初见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气;一片废墟;狂风呼啸;干旱缺水
第(13)-17段 一次大战后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羊的数量,开始养蜂;一直在种树 树木成片;鲜嫩挺拔的白桦树富有生机;有了溪水
第18段 1920年开始屡见牧羊人 一直种树 没有提及
第19-20段 1945年6月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他已经87岁了,和一万多人共同生活在家园 微风飘着香气;泉水源源不断;到处洋溢着青春活力;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第21段 总结议论:伟大
【提示】
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指的是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点题句、前后呼应句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具体到文本,指的是交代我与牧羊人见面时的语句以及表现牧羊人和荒原情况变化的语句。
【设计意图】在练习默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圈画重点语句、利用表格把握文章结构,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任务二: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完成鱼骨图。
【教师过渡语】
1.快速默读全文,用“——”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词语,理清写作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1)标志时间变化的语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2)标志空间转换的语句: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
用“~”画出文中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文章情节和圈点勾画的关键信息,完成下面鱼骨图的填写
伙伴 我独自落 我在岩石 爸爸指引 我自己爬
们打算 在后面 上趴着 我爬下 下了悬崖
爬悬崖 爬 下不来 悬崖
害怕 无助 小心翼翼 充满成就感
犹豫 和骄傲
反胃 恐惧
【提示】
在填写鱼骨图时,要特别关注前面所圈画的表示时间与空间变化的词语,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圈画的方式自学课文,并能够用鱼骨图的方式梳理课文。
任务三: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完成矩阵图
【教师导语】默读课文,勾画中心句,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
《纪念白求恩》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中心句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内容要点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文章思路 分—分—分—总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中心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热忱”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内容要点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章思路 分-分-分-总
《诫子书》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中心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内容要点 提出中心观点,指出修身养性的途径:“静”“俭”
文章思路
【参考答案】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中心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内容要点 提出中心观点,指出修身养性的途径:“静”“俭” 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必须坚持“静”“俭”的道理。 作者提出切实要求“珍惜时日”“努力实践”
文章思路 提出观点,分层论述,层层递进
任务四:完成作业
学生自选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征文的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第三课段:研读描写,赏析人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勾画并分析《植树的牧羊人》对牧羊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段,掌握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堂学习】
任务一: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师导语】文中的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知识链接:
直接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描写对象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描写方法,即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
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形象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活动过程:默读课文,圈点具体描写牧羊人的关键词,仿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直接描写:“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赏析:运用外貌描写,直接刻画了牧羊人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做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的人。
间接描写:“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赏析: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荒原变成绿洲的变化之大,侧面烘托了牧羊人的伟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文中对牧羊人的描写,走进牧羊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品格、思想和境界,真正读懂这个拥有伟大灵魂的普通人。同时深入分析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完成学习目标,促进小说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把握。
任务二: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教师导语】跳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
1.快速默读,勾画出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完成表格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得角度 表现得心理
第4段 心理描写 犹豫、渴望冒险
第6段“从底部杂乱的岩石……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环境描写 恐惧
第7段“我犹豫不决……我努力往上爬着”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胆怯、恐惧、紧张
第8段 心理描写 极度恐惧
第16段“我往下看……我肯定上不去” 心理描写 紧张、害怕
第17段 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无助、煎熬、恍惚、麻木
第18段“爸爸!……又能怎么样” 心理描写 生出希望转而又失望
第20、22段 语言描写 恐惧、不自信
第26段“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动作描写 小心翼翼
第28段“扑进了爸爸……类似骄傲的感觉”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激动、自豪、充满成就感
2.交流讨论,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心理成长之路流程图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我”向下迈出
了最后一步
“我能做到”
再走一步
萌发信心
走一步
心理变化:害怕、胆小----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
-----有了一种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师生小结】作者既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为等,来表现人物心理。又通过环境描写和其他人物的描写,间接表现我的心理。
任务三:完成作业
构思投稿人物的典型事件、精当细节和场景画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突出身边“伟大”人物的形象,并以关键词和提纲的形式呈现。
第四课段:写作手法显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勾画出运用对比手法的相应文字,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圈画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词语的感彩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品质的作用。
【课堂学习】
任务一:对比突出人物品质
1.小组活动要求
(1)独立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不同行为、态度的语句。
(2)组内分工,一半同学负责诵读白求恩的行为,一半同学负责诵读“不少的人”的行为,诵读后选派代表记录并交流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完成表格。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参考答案】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地负责任 极端地热忱,满腔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生怕人家不知道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
2.合作探究分析“牧羊人”
完成表格,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参考答案】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气;一片废墟;狂风呼啸;干旱缺水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羊的数量,开始养蜂;一直在种树 树木成片;鲜嫩挺拔的白桦树富有生机;有了溪水
最后一次相见 他已经87岁了,和一万多人共同生活在家园 微风飘着香气;泉水源源不断;到处洋溢着青春活力;人们幸福的生活着
任务二:分析词语情感色彩
圈画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贬情感色彩进行分类,探究其作用。
具有褒义感彩的形容词 具有贬义感彩的形容词 表达作用
《纪念白求恩》 满腔热忱,精益求精高尚,纯粹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突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 慷慨无私、不求回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没有生气,光秃秃 突出牧羊人的伟大
知识链接:
词语的感彩:p69
形容词:p80
任务三:学以致用,小组讨论
1.每组派代表出示完成的表格,师生共同明确答案,进行修改。
2.每人至少积累三个褒义词,三个贬义词,方便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在投稿中设计一处对比,突出“伟大”人物的品质。
任务四:完成作业
运用本节课所学,完善投稿作品。
第五课段:评选投稿作品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回顾梳理前四课段所学内容,选取校园中一“伟大”人物,采用采访本人或同学的方式了解其相关经历,写投稿文章,在全班进行评选。
任务1:思维导图理思路
完成下列表格,运用思维导图构思,确定文章
选择的校园人物
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段落层次
写作顺序
表现事情发展的关键句子
想突出的人物精神品质
任务2:描写方法定形象
1.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直接描写,目的是突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2.运用间接描写什么来凸显人物怎样的特点?间接描写放在哪个部分?
任务三:对比手法显精神
1.我将在文中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人物的______精神,表达______
地情感;
2.我将在文中使用______褒义词,______贬义词进行议论抒情;
任务四:班级展示
在班级内交流分享,选出最佳作品代表班级投稿。
评价量表
等级: 等级: 等级:
思路清晰度 结构很清晰,中心很突出,段落层次很分明,顺序很合理 结构较清晰,中心较突出,段落层次较分明,顺序较合理 结构混乱,中心不突出,段落层次不分明,顺序不合理。
形象典型度 人物事迹很突出,形象丰富立体,具有典型性 人物事迹一般,形象较鲜明,有一定代表性 没有突出的人物事迹,形象不够鲜明,无代表性
手法巧妙度 能灵活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只运用了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没有相结合 没有运用任何一种描写手法。
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 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没有凸显人物形象。 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能至少运用五个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 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少于3个 没有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
精神感人度 文中能使用议论抒情句来表现人物精神,读来感人 文中较能表现人物精神,读来较感人 文中不能表现人物精神,读来不感人。
【单元设计反思】
实施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关于本单元的文言文教学。《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学会参看书下注释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先标注,然后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除了要积累这篇文章的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还要重视本单元学会抓关键语句理解理清作者思路的单元任务。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父亲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德谆谆教诲。
2.关于第五学段的写作任务。第五学段的投稿公众号的写作任务,既是一次写作训练也是对学生学习本单元所有课段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的一次评估。因此,这次写作任务的指导、要求、反馈和评价,需要对应前面每一课段的训练点,防止遗漏,但也不能要求过高。学生在动笔写作前,先让学生说一说校园里值得写的人物,要说清楚这个人物是怎样“伟大”的,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同时引导学生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同时随文学习形容词等相关语法知识。
【测试反馈】
1.必做题
完成班级评比后,至少两位同学彼此交流,从思路清晰度、形象典型度、手法巧妙度、精神感人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同学的评价以及课堂内的交流,再次修改作文,并认真誊写一遍,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
2.选做题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想一想谁曾经对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产生过积极影响,请结合具体示例把它记录下来,并通过微博的形式发布。
走一步,再走一步
情节
结局
高潮
经过
发展
起因
心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