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4 练习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4 练习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16:5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练习课
课题 复习比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十一和第53~54页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知识,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2.进一步认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以及多样化的解题方法。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系统梳理。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知识,谁能说说本单元学了什么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学生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学生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学生4: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把比的各项之和看作平均分的份数,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解答;用分数乘法解决,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用分数乘法计算,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一些重点练习巩固一下本单元知识。(板书:练习课) 二、习题讲解,巩固知识。1.课件出示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7题。教师根据之前的作业批改情况,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主探索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和边长比的关系。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全班小结。课堂小结:教师: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比等于边长之比,面积之比等于边长平方的比。(板书)2.课件出示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8题。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能直接求出甲数和丙数的比吗?为什么?要想求这两个数的比,需要用到什么条件?(出示课件)指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指导。课堂预设: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全班小结,解题关键是找到建立起甲数和丙数关系的“桥梁”,即乙数。要强调易错点:乙数表示的份数在两个比中要相同。(可采用假设法解答,假设其中一个数,求出其他两个)2∶3=8∶12,4∶5=12∶15,因此,甲数和丙数的比是8∶15。 课堂小结:教师:运用比的基本性质,现将两个比化成乙数的份数相同的比,再求出甲数和丙数的比。3.课件出示教科书P51“练习十一”思考题。教师:同学们先想一想,能把分数转化成两个量的比吗?再解答这个问题。(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可以假设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学生自主练习,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课堂预设:假设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那么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a,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4a,所以,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之比就是6a∶4a,即3∶2。课堂小结:教师:可用假设法解答,假设重叠部分的面积,再分别表示出大、小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化简比。方法不唯一。4.课件出示教科书P53“练习十二”第4题。教师:想想已知两个数之比的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再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学生自主练习,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课堂预设:思路:70棵树按三个班的人数分配,即就是按46∶44∶50的比分配。用按比分配方法求解,全班集体交流、订正。方法不唯一。课堂小结:教师:三数连比表示三个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解法与已知两个量的比的按比分配问题的解法相同。 5.课件出示教科书P53“练习十二”第5题。教师:回想一下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化简比。(课件出示)指名学生汇报和上台板书,其余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课堂预设:可根据求比值法或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课堂小结:教师:化简比的方法:整数比:比的前项、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分数比: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数比:比的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移动相同位数,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6.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习十二”第7题。教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解答此问题?并交流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解答。(课件出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综合运用分数乘法和比解决问题,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课堂预设:先求种西红柿面积:800×=320(㎡)再求黄瓜和茄子一共占地:800-320=480(㎡)再用按比分配法求解,种黄瓜面积:480×=320(㎡)种茄子面积:480×=160(㎡)或480-320=160(㎡)答:西红柿的占地面积是320 ㎡,黄瓜的占地面积是320 ㎡,茄子的占地面积是160 ㎡。课堂小结:教师:综合运用分数乘法和比的知识解决问题。一定要仔细审题,弄清楚分率和比对应的量是谁。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1“练习十一”第9题。(1)学生独立审题,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学生汇报,课件讲解,集体订正。(3)师生共同小结。2.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习十二”第9题。(1)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同桌相互交流解题思路。(2)指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3)课件讲解,集体订正,全班小结。3.课件出示教科书P54“练习十二”第10题。(1)学生独立阅读题目,指名学生上台板书。(2)同桌交流,课件讲解,集体订正。(3)全班小结。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比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53~54页练习十二6题、8题、11题。 先让学生自主整理,再集中交流并补充、完善。感受图形相似变化的特征。鼓励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也可假设为1。借机让学生了解连比的概念。顺便复习求比值的方法。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数比考察较少,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
板书设计 练习课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可据此化简比。化简比的方法:整数比:比的前项、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分数比: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数比:比的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移动相同位数,化成整数比,再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方法:把比的各项之和看作平均分的份数,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解答;用分数乘法解决,把各部分的比转化为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用分数乘法计算,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具体习题,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再次强调比和除法、分数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各种数学语言的转换,倡导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比,并全班交流,共享信息。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惰性容易思维僵化,解决问题时容易错用惯性思维,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本质,融会贯通,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形成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适度拓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