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六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情境化试题训练营(统编版)
语文园地二
班级拟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欢欢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准备此次活动。
语文佳句我来赏
语言知识我来填
二、挑战不用“说”来表达。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表示“说”的词语有很多,按要求写一写。
(1)一个字的,比如“讲、 、 ”。
(2)两个字的,比如“赞叹、 、 ”。
(3)四个字的,比如“婉言谢绝、 、 ”
2.在横线上写出表示“说”但不含“说”字的词语。
(1)看着夜空中绚丽的烟花,妈妈 赞叹 道:“多美啊!”
(2)“谢谢你,不过我得回家了。”我 婉拒 了李红的邀请。
3.用说话时的心理、神态来代替“说”。
(1)他冲进来,一脸 怒气 :“是谁把玻璃砸坏的 ”
(2)“哼!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 后悔莫及 。
4.根据情境,补充人物语言,不用“说”来表达。
早晨,教室里书声琅琅,文老师走进教室,
。忽然,同桌的书掉到了地上,我 。
书法作品我来写
三、竞赛中设置了书写活动,请你将将孟郊的《游子吟》工整地写在下面,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
爱国名言我来诵
四、下面是欢欢设置的古诗文记诵题目,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1)请你在横线处写出答案并诵读。
传达精神 名句积累 出处
保家卫国 1.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 ,死而后已。 3. 《出师表》
4. ,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但使龙城飞将在,5. 。 王昌龄6.《 》
7.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捍卫领土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8. 。 李纲《宋史·列传》
(2)请你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名言。
很多人用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诸葛亮践行了“ ,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曹植歌颂了“ ,视死忽如归”的牺牲精神;李纲立下了“ , ,不可以尺寸与人”的铿锵誓言;诗人陆游则“ ”,临终时仍心系国家,在《示儿》中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 ”的千古名句。
演讲台上话爱国
四、请你按要求帮欢欢完成练习。
1.下面对撰写演讲稿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演讲稿应该有针对性,要关注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
B.演讲稿的思路要清晰,内容要充实,观点要具有说服力。
C.演讲稿的语言不要太过于书面化,要注意体现出口语的特点。
D.演讲稿的词语不能太平淡,最重要的是要用优美的辞藻来打动听众。
2.欢欢要参加主题为“弘扬革命精神”的演讲比赛。请你为他出谋划策。
他搜集了以下故事。其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和( )。
A.军民团结一心反“围剿” B.红军过草地 C.瞿秋白宁死不屈
D.詹天佑修筑铁路 E.江姐英勇就义 F.林则徐虎门销烟。
3.请你帮欢欢想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 。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练 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语文要素分解1 通过“群体全景和个体特写结合”写场面。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
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
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
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
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请用直线画出“群体全景”描写部分,用波浪线画出“个体特写”描写部分。
2.阅读语段,说说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场面的好处。
语文要素分解2 通过“多点罗列、点面交织”写场面。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义勇军进行曲》划破长空,在广场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英姿勃勃地走出天安门,在56名护旗手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军人行军礼,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语段描写了关于升旗仪式的哪几个场面 是怎样描写的 (9分)
参考答案
积累拓展
1. 忠贞不屈、视死如归 英勇无畏、勇于献身 坚定顽强、不怕牺牲
2.欢欢:点面结合 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 各个方阵的风采 庄严、隆重
乐乐:面 点 团结勇敢 英勇顽强
一、
1.反复 突出和强调 富有感染力。2.ABC
3.仿照句1:我沉浸在喜悦中,只听见 激昂的音乐声 ,只听见 大家的欢呼声 。
仿照句2:那朵花的颜色是那么鲜艳,香气是那么幽雅,让人赞不绝口。
二、
1.(1) 道 喊 (2) 吩咐 、叮咛 (3) 自言自语 、滔滔不绝
2.(1)赞叹 道 (2)婉拒
3.(1)怒气 (2)后悔莫及
4.将手中的书放到讲台上,挥手示意大家停下:“同学们,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一次小测试……” 一边帮忙捡起一边嘀咕:“怎么又要考试啊!”
三、
四、
(1)
1.捐躯赴国难 2.鞠躬尽瘁 3.诸葛亮
4.位卑未敢忘忧国 5.不教胡马度阴山 6.出塞
7.醉卧沙场君莫笑 8.不可以尺寸与人 。
(2)鞠躬尽瘁 捐躯赴国难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1.D 2.DF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五、
语文要素分解1:
群体全景: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个体特写: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
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
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2.既通过群体全景表现送别人数之多和人们内心情感的迫切,又通过个体特写突出了人们内心的悲痛。同时,这样描写镜头感很强,从远到近,从整体到个人,使送别的画面和人们的心情都跃然纸上。(从任一角度分析)
语文要素分解2:
场面:等待升旗 旗手护旗 国旗升起 军民行礼 掌声雷动
从人们焦急等待升旗仪式,到国旗护卫队走出天安门,再到国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升起,军人行军礼,人们行注目礼,广场上掌声雷动,其中人们的焦急等待是“面”,升旗过程中军人、人群两个独立的部分又是“点”,多点罗列、点面交织,写出了升旗仪式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