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上语文《5 七律·长征》情境化试题训练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六上语文《5 七律·长征》情境化试题训练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12: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六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情境化试题训练营(统编版)
5.七律·长征
漫漫长征路,铁血红军魂。学完本课后,为更深入地了解长征之艰,欢欢的班级开展“云走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字词句情境练
语文要素综合练 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四、欢欢找到了一篇同作者的诗歌,分享给大家,阅读后完成练习。
(真题链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①
毛泽东
钟山②风雨起苍黄③,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④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⑤。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①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却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②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此处用作南京的代称。③苍黄:引申为天翻地覆。④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⑤霸王:指项羽。项羽名籍,字羽,号称西楚霸王。鸿门宴上,他未听从谋士的建议,放走了刘邦。后来他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被刘邦的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后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 。
2.课文《七律·长征》中的“腾细浪”“走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
,本诗第一句中的“雄师”则突出了 。
3.诗句中“穷寇”指的是 ,“霸王”指的是项羽,“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指的战役是 。联系实际,说说这场战役的结局是怎样的。
4.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_议论,全诗的主旨和灵魂是第 5、6句。
5.“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不”可以换成“莫”或“勿”吗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读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时,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8.挑战题:诗歌中“ , ”两句,化用了项羽的典故。
请你结合本诗及下列两则诗歌材料,说说你对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参考答案
积累拓展
1.wán yí yá wēi páng
2.
①翻越五座山岭 跨越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②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欣喜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 喜悦 尽开颜
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对偶
④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3.①ABACB ②C ③C
一、
1.(从下往上)跨越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2.蜿蜒 雄伟
3.点面结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示例:过草地期间,为了寻找食物,张思德主动尝百草,以身试毒。
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巧渡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四、
[诗歌大意]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
捣南京城。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回到了人民手中,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应该趁着还有剩余
的力量,追击无路可走的敌人,不能学项羽,为了谋取名誉而放弃胜利。自然界如
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事物不断地变异、发展、
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1.形容变化巨大。
2.战胜困难的决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
3.国民党 项羽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国民党撤出中国大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4.叙事 议论 5、6
5.“不可沽名雪霸王”中的“不”不能换成“莫”或“勿”。“不”字浅显、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想法,含有坚决的意思。而“莫” “勿”二字没有这样的力度 。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胜利充满喜悦的心情,以及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感怀。
7.看到了解放军以勇猛气势强渡长江并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
8.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看法示例:我认为项羽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在乌江自刎的行为是不明智的。想要做成一番大事,就要学会把颜面放在一边。况且常胜将军自古以来犹如凤毛麟角,真英雄一定要有忍辱负重的能力。只要项羽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静心规划将来,也许能再次召集一批英 勇善战的子弟兵,与汉军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