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真奇妙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化学真奇妙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14: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化学真奇妙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杀菌消毒
B.食品久置腐败
C.农家肥料腐熟
D.品红水中扩散
2.古往今来,无数的科学家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拉瓦锡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今年四月,全省旅发大会在润天湖地,花海鹤乡的毕节试验区隆重召开,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升空 B.歌舞表演 C.焰火表演 D.放飞白鸽
4.“一带一路”建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纽带。下列相关事项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丝绸印染
B.瓷器烧制
C.铁路铺设,压实底碴
D.医疗援助,消毒防疫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水果腐烂 C.玻璃破碎 D.冰块融化
6.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成语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披荆斩棘 B.钻木取火 C.木已成舟 D.沙里淘金
7.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燃烧 B.水结冰 C.大米酿成米酒 D.食物腐败
8.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吸水干燥气体
B.盐酸除铁锈
C.海水蒸馏
D.洗洁精除油污
二、填空题
9.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0. 和 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1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与 的科学,它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2.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 的学问。化学家们重要的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 ,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 。
三、实验题
13.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了物质的两种不同变化形式:
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e 白玉为床,金作马;
f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上述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你的理由是 。
(2)成语是言简言赅、通俗易懂的中华民族语言艺术之一,请你列举出至少两个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成语为 、 。
(3)李商隐的《无题》中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请分析其中的道理为
四、简答题
14.请在下列①②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①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①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目的是什么 ?
②用天然水制蒸馏水时加几粒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
1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有颜色改变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
五、科学探究题
16.据报道:某居民楼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经初步调查,事件起因是炉灶连接的软管老化,造成天然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何同学刚开始学习化学,他想知道天然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对此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天然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天然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
【收集证据】小何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天然气阀门,点燃灶头处气体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说明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说明 。
【获得结论】
(3)该实验结论是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
【反思与交流】
(4)天然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何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小何同学举例说明: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 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六、综合应用题
17.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
A.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常用于检验氨气。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作出假设:
(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气,发生了 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 变化。
收集证据:
(2)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 ①有 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酚酞试纸变红 ②有 生成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 ③ ④
获得结论:
(3)
交流评价:
(4)①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 原因是
②能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 ,原因 。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确实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碳铵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④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和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条即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酒精杀菌消毒是使病菌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品久置腐败是缓慢氧化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农家肥料腐熟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品红在水中扩散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说法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C
【详解】A、气球升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歌舞表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焰火表演的过程中发生了烟花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放飞白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 丝绸印染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瓷器的烧制的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铁路铺设,压实底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过程中把病毒从活体变成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生物体内物质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故选C。
5.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6.B
【详解】A、披荆斩棘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涉及到燃烧是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C、木已成舟还是木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只是把金子从沙土里分离出来,是物理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煤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大米酿成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浓硫酸吸收干燥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盐酸除铁锈,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海水蒸馏,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洗洁精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性质
【详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0.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详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11.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 实验
【详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故填: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实验。
12. 物质变化 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创造物质 化学变化
【分析】人类开展化学研究,就要研究物质的变化,化学家们重要的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通过化学变化制取新物质,以满足物质的需要,在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也可以满足能量的需要。
【详解】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重要的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13. bef 因为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死灰复燃 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 蜡烛融化时没生成新物质则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a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湿法炼铁,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爆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e 白玉为床,金作马;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f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没有新物质产,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1)上述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bef,理由是:都没有新物质产生;
(2)举出至少两个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成语为:死灰复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炼铁工艺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化合;
(3)李商隐的《无题》中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明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道理为:蜡烛融化时没生成新物质则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发生化学变化。
14. 及早发现煤气泄漏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详解】①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是为了便于及早发现煤气泄漏;
②用天然水制蒸馏水时加几粒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15.(1)错误,如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到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
(2)正确,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是物理变化
【详解】(1)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颜色改变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到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错误,如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到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
(2)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正确,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但是物理变化。
16. 如果天然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水雾 天然气燃烧有水生成 发烫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发烫 物理
【详解】[猜想与假设]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填写: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玻璃杯,观察杯壁是否由水雾,若出现水雾,证明产物中有水,故填写:水雾;天然气燃烧有水生成;
②检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可以用手去感知玻璃杯的热度,故填写:发烫;
③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里有二氧化碳,故填写: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天然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获得结论]
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填写: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反思与交流]
灯丝通电会发热,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     变化,故填写:发烫;物理。
17.(1) 物理 化学
(2) 水 氨气 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 不严密 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不能 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答一条即可)
【详解】(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汽,发生了物理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管口有水珠,说明生成了水;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酚酞试纸变红,说明生成氨气;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观察到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说明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因为有水、氨气生成,所以可以得出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①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不严密,是因为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②因为碳铵蒸汽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说明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③碳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④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容易消失,因此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