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14: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体验化学探究
一、单选题
1.以下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生锈铁钉放入少量的稀盐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3.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 D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白糖”。“可能是白糖”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制品生锈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生米煮成熟饭 D.火药爆炸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磨
7.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了验证该粉末是否是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8.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 B.交流 C.实验 D.查阅资料
二、填空题
9.反思的作用:
通过对探究活动的 和 的反思与评价,使我们不断地获得进步。
10.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 。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 、 、 、 、 等现象。
11.测定人体吸入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实验结论是 , , 。
12.(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 蜡烛减小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最终杯中液面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碗中液面.
三、实验题
13.下列是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炭化变黑严重。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 (填“能”或“不能”)。
(4)图四中,将一个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四、简答题
14.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下是生产、生活中一些物质的用途:①铁制成炊具 ②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 ③洗涤剂清洗餐具 ④盐酸制药 ⑤浓硫酸作干燥剂 ⑥石灰浆粉刷墙壁;请你从用途中体现出的主要性质角度,将上述用途平均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的分类标准是a ,包括事例为b (填序号).
15.已知:①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②水具有灭火作用。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
(1)对此,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的假设是 。
(3)该同学所采用的验证方法是( )
A.实验 B.调查 C.上网查询 D.和同学讨论
(4)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目的是 。
五、科学探究题
16.请你根据下列三幅图所给的信息,完成表格内的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图① 探究蜡烛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 把小木条横放在火焰中
图② 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图③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可燃,蜡烛复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A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氧化铁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呈黄色,B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C、浓硫酸不挥发,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无明显现象,C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为中性,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会变为蓝色,D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B。
2.C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
3.D
【详解】A、能观察到的应该是现象,对于现象的描述不能出现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名称,A错,不符合题意;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是由石蜡蒸汽冷凝后形成的,是物理变化,B错,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不能用来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图中实验不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水蒸气,C错,不符合题意;
D、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石灰水越浑浊,图中实验可以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对,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可能是白糖”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故选项B正确。
5.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详解】A、铁制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潮湿的衣服变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生米煮成熟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
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A
【详解】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胆矾研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7.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详解】“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是针对“验证该粉末是否是铁粉”设计的实验,故选C。
8.C
【详解】A、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猜想,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交流,故选项错误;
C、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故选项正确;
D、某同学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制作简易净水器后,再用浑浊的河水试效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查阅资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 过程 结果
【详解】通过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评价,使我们不断地获得进步。
10. 生成新物质 化学反应 没有生成新物质 发光 发热 颜色变化 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
【详解】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故答案为生成新物质;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 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详解】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可知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玻璃片出现水雾,可知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12. 小于 高于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减少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蜡烛减少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填小于;
(2)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使杯中水的高度增加,高于碗中液面,故填高于。
13.(1)外焰
(2)气态
(3)能
(4)冷而干燥
【详解】(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炭化变黑严重。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因为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
(4)若证明有水生成,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必须是干燥的,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蒸气,必须液化才能看到,所以烧杯还要是冷的。所以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是干冷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才会出现水雾。
14. 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②④⑥(或①③⑤)
【分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详解】①铁制成炊具,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②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是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③洗涤剂清洗餐具,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④盐酸制药,是利用了盐酸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⑤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⑥石灰浆粉刷墙壁,是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15. 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 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 A 进行对比实验
【详解】(1)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导致了火焰变微弱,则可以探究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
(2)假设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做相关实验。
(3)该同学采用的验证方法是通过实验的方法。
(4)用一氧化碳代替蜡烛重做实验出现相同的现象,说明火焰变化不是水造成的,为了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1)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 (2)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 (3) A (4)进行对比实验
16. 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黑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否有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白烟是否可燃
【详解】图①:把小木条横放在火焰中,观察到小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黑,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蜡烛火焰不同部位的温度高低;
图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否有CO2。
图③: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到白烟可燃,蜡烛复燃,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白烟是否可燃。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