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原子的构成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原子的构成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14: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原子的构成
一、单选题
1.2017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为镆元素(Mo)。其核电荷数为115,相对原子质量为290,则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90 B.175 C.405 D.115
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H2O2 B.H2O C.空气 D.KMnO4
5.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这表示
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g
B.镁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
C.镁原子的质量是碳原子1/12的24倍
D.镁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24倍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
7.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硫酸铜 B.氦气、氨气 C.金刚石、氧化汞 D.水、氯化氢
8.对下列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原子
B.它们都是离子
C.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D.它们都表示同一种元素
9.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10.如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从示意图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该微粒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该微粒不显电性
C.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微粒原子核内含有16个中子
11.下列结构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氨气 B.金刚石
C.氯化钠 D.氧气
1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硫 B.水 C.金刚石 D.氯化钠
14.镨(Pr)是一种稀土元素,已知镨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9,相对原子质量为141,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A.141 B.92 C.59 D.82
二、填空题
15.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 物质是由分子、 和 构成的。如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
(2)图l是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图2是几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若图l表示原子,则X= 。 若图l表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结合图2信息写出该微粒符号 。
16.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形成 。
(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字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17.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
三、实验题
18.填空:
(1)水是由 组成;
(2)水是由 构成;
(3)水分子是由 构成;
(4)1个水(H2O)分子是由 构成;
(5)铁是由 组成;
(6)铁是由 构成。
四、计算题
19.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
(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
(2)已知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则一个氯原子的质量约为多少?(保留三位小数)______
(3)若一个钠原子的质量为3.82×10﹣26kg,则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多少?(保留整数)_____
20.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kg,若以一个氧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写出计算过程)
五、综合应用题
21.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为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类型。
(2)图3是水发生两种交化的微观图示。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甲”或“乙”),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 能量。
(3)图1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这个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填符号)。由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4)小张从图3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小张通过化学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______。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6)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在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为 。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降低水的硬度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7)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X试剂常用 ,因为它有 结构。步骤④的名称 其中包含着 变化。
(8)下面是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在“一贴”中用圆形滤纸折叠制作过滤器时,如图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9)在“二低”中待过滤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其后果是 ;“三靠”是指 、 、 。过滤完成后,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写两点即可) 、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D
6.D
7.D
8.C
9.C
10.D
11.D
12.C
13.D
14.C
15. 原子 离子 氧分子 10 N a+
16. 干冰 氯化钠 失去 Na+ d
17. 16 非金属 得
18.(1)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氢、氧两种元素)
(2)水分子
(3)氢原子和氧原子(或氢、氧两种原子)
(4)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5)铁元素
(6)铁原子
19.(1)1(2)5.896×10﹣26 kg(3)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3
20.由化学式可知,一个N2O3分子与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之和相当于4个NO2分子的质量,所以1个NO2分子的质量为:;
一个N2O5分子比一个N2O3分子多2个氧原子,所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根据以一个氧原子的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原理,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
21.(1) 氧气/O2 氢气/H2
分解
(2) 乙 分子本身不变 吸收
(3)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H、O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4)AC
(5)D
(6) 肥皂水 蒸馏 煮沸
(7) 活性炭 疏松多孔 杀菌消毒 化学
(8)D
(9) 液体没有经过过滤就流到烧杯里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那边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滤纸破损 滤液高于滤纸边沿 引流(或导流)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