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
课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例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的基本步骤。2.使学生能尝试用假设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后回顾与反思的能力,并掌握检验、反思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问题解决全过程。
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问题,并通过回顾和反思,关注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说一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课件出示)1.某学校,六年级学生近视率是28%。2.某品牌电脑搞促销,降价10%出售。3.国庆期间,实际销售量比计划销售量增加了75%。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六年级近视学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8%。学生2: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0%,即降低的价格是原价的10%。学生3:实际销售量比计划增加的部分是计划销售量的75%。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量的连续变化相关知识。(板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5。(1)课件出例5。(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仔细审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课堂预设:(1) 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2) 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3)要求5月的价格和3月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教师引导:也就是已知每相邻两个月之间的价格变化幅度,要求5月份和3月份的价格变化幅度是多少。这样表述好像有点复杂,能不能换种表示方法让同学们一眼就能看清楚 (3)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课堂预设:教师:你还有什么疑问?(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商品原来的价格不知道,怎么解决呢?教师: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一下呢?教师引导:如果这种商品3月的价格已知,你会不会解决?你得到了哪些数量关系?课堂预设:3月份的价格×(1-20%)=4月份的价格4月份的价格×(1+20%)=5月份的价格变化幅度=5月份的价格与3月份的价格差÷三月份的价格教师: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交流一些,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并算一算。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基本都有结果了,现在谁来说说求你的思路和算式?(指名学生汇报)课堂预设:学生1:可以假设此商品3月份的价格是100元。4月份价格:100×(1-20%)=80(元)5月份价格:80×(1+20%)=96(元)5月份与3月份比较:96<100,降了。变化幅度:(100-96)÷100=0.04=4%答:5月份的价格和3月份相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了4%。学生2:直接假设此商品3月份的价格是“1”。4月份价格:1×(1-20%)=0.85月份价格:0.8×(1+20%)=0.965月份与3月份比较:0.96<1,降了。变化幅度:(1-0.96)÷1=4%答:5月份的价格和3月份相比降了,变化幅度是降了4%。教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课堂预设:可能会假设其他实际数值,鼓励学生汇报,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注意有的学生会直接利用“降20%,再涨20%”直接得出价格不变的错误结论,要通过验证证明错误。课堂小结:教师:解决变化幅度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可以假设单位“1”的量是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假设单位“1”的量是1。求出最后的比较量,再求变化幅度。(板书)(5)回顾反思。教师:同学们很棒,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来看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全班集体交流总结。课堂预设:都用了假设3月份价格的方法,有假设成100元的,有假设成“1”的。教师:你觉得除了假设成这些数,还可以把3月份的价格假设成别的钱数吗 (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假设成a元。教师:结论是否一致呢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下。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课堂预设:a×(1-20%)×(1+20%)=0.96a(a-0.96a)÷a=4%结论是一致的。教师: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你还有什么收获 课堂预设:虽然降价和涨价的幅度都是20%,但降价和涨价的具体钱数却不同,因为降价和涨价的单位“1”不同。课堂小结:教师: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价格发生了变化。解题关键是弄清两次变价的标准量。(板书)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89“做一做”第3题。(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相互说说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2)课件讲解,集体订正,全班小结。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用百分数解决连续变化幅度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90~91页练习十九11题、12题。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集中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尽可能让学生多讨论,学生自己完善)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理解2个算式中的单位“1”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变化幅度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变化幅度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可以假设单位“1”的量是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假设单位“1”的量是1。求出最后的比较量,再求变化幅度。 解题关键是弄清两次变价的标准量。
教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难,在教学中发现,让学生自主探究时,容易出现因存在未知量而无法解题或错误理解题目的困难情况,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不要给予对学生评价,而是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甚至经历猜测、假设、验证的探究过程。注重突出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利用假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并可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把解决方法推广到一般,从数学本质上理解各种假设法的合理性以及内在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