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节约用水
课题 节约用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2.使学生利用测量、计算等策略,通过一个小小的“滴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学生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会计算漏水水龙头一定时间内的漏水量,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收集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浪费水的现象,测量1分钟漏水的水量,记录体积,并与同学分享。3.调查当地的水费是如何收取的。4.利用身边的资源,查找有关节约水的资料。
教具准备 介绍当地水资源、浪费水及节约用水的音像资料或文字资料。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观察完这些图片后,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图片)指名学生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学生2:珍惜每一滴水,关爱生命之源。学生3:每人关注节水,时刻留意节水。……教师让同学们分别汇报当地的水资源情况,教师播放课件或图文并茂地介绍相关资料,渲染气氛,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行动的积极情绪。教师:我们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全班集体交流。课堂预设:水龙头漏水、管道漏水、水龙头开的过大……教师: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节约用水。(板书:节约用水)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展示讨论,确定关键信息。教师:如果一个水龙头漏水,1分钟漏水的体积是多少?(全班集体交流) 课堂预设:学生1:李明家的水龙头漏水,这是10分钟漏的水。学生2:这是公园的水龙头1分钟漏的水。(资料展示)……教师:每个水龙头漏水的快慢一样吗?课堂预设:每个水龙头漏水的快慢不一样。教师:用什么数来表示不同水龙头漏水的状况呢?同学分小组讨论,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对关键信息进行板书并揭示: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一样,浪费的水量也不同。2.学习P104页内容。(1)课件出示P104页内容。(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不同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可设置为每分钟内)的漏水量,并制作出像P104页第1题中那样的条形统计图。并解决下面各问题。(课件出示)(3)自主探索,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然后根据绘制出的条形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教师: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一年呢?(指名学生汇报)课堂预设:学生根据“一天的漏水量=每分钟的漏水量×60×24”和“一年的漏水量=一天的漏水量×365”计算。教师: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如果平均每吨水价格为2.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间交流,课件讲解。课堂预设:用第1题的结论帮助计算。全年浪费的水量=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每个学校的水龙头数×学校个数,注意单位换算。水费=水量×2.5,人数=水量÷30。教师:周围还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你能大致算出一年浪费多少吨水吗?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现在,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学生汇报)课堂预设:洗手、洗脸、刷牙或洗菜时,没有关掉水龙头,就让水一直流着。洗澡涂肥皂或沐浴露时不关水龙头……情况多样,学生根据水龙头的相关方法计算。合理节即可。(5)方案探究教师: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课堂预设:学生1:刷牙时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学生2:洗衣服的最后一道水可用来拖地板。学生3:所有水龙头都应该用节水型的。同学个别汇报,相互启发,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方法,和同学们分享,并强调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使节约用水落到实处。 课堂小结:
教师:节约用水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保护水资源。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节约用水,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组织学生在课上交流、讨论各自收集到的水龙头漏水的数据,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认识平均数在统计推断中的重要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多讨论,学生自己完善)
板书设计 节约用水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一样,浪费的水量也不同。
教后反思 本节课课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教学时,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自主探索,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在统计推断中的重要作用。并用平均数进一步推断计算,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体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把该活动进一步延伸,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