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二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结合以上问题快速预习参考答案: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
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
敌人。说一说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不稳定。消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固定粮食税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私营实行自由贸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一、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 思考答:1、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
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至今)二、苏联的成立(列宁,1922年)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
交到了斯大林手中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1925年和1927年)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工业落后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此时的苏联……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愿望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苏联民间笑话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笑话说明什么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1936年苏联新宪法(1)内容:
(2)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概念(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经济方面---忽视商品经济,重视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评价:积极作用、弊端
危害:阻碍了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积极作用:
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弊端:
一、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
二、品种少、质量差。
三、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四、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五、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
权;个人崇拜盛行探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答:
1、全面发展。
2、注重质量。
3、讲求民生。
4、可持续发展。
5、加强民主与法制。
6、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17年
11月7日1991年
12月21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通过新宪法1936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苏联成立1922年底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8~1920十月革命1917.11二月革命1917.3重大事件时间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这节课我们先进行到这里,同学们要努力了!光荣和梦想属于伟大的你们!
中考链接1.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A2.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C3.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C5.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C 6.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能回答吗?列宁: 经济上 ——新经济政策(1921年)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1922年)斯大林:经济上——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化)
(1928年—1937年)
农业集体化(1937年完成)
政治上——通过新宪法(1936年)
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