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八章
第一节、《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一、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初步了解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了解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分类,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科学思维:
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交流和讨论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及能源的分类问题。
难点: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开采煤炭、三峡水电站、烧饭、取暖、照明。
学生观看、思考。
教师:“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可以说,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人类经理了哪些能源的利用阶段?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并得出答案。
教师:(1)投影1:火的利用。思考:钻木为何能取火?你能说出火的利用在人类进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吗?
(2)投影2:化石能源的利用。思考:热机工作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热机在人类进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化石能源的利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是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呢?
(3)投影3:电能的利用。思考:电能可以转化为哪些形式的能?试举例说明。使用电能有哪些优越性?
(4)投影4:核能的发现与利用。思考:人类在利用核能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为了研究和描述的方便,也是为了交流和实际使用的方便,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了分类。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看一看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
学生:学生阅读教材83页“生活·物理·社会”并进行分类。
(三)知识迁移,巩固应用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1.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处处都离不开能量,请指出图中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的能量。
A._______能;B._______能;C._______能;D._______能。
2.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态物质,因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的能量来自亿年前的太阳能
C.可燃冰是核聚变反应生成的
D.可燃冰燃烧时核能转化为内能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
3.不少农村建有沼气池,用农作物的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生产沼气。生产沼气的原料属于_____再生 能源,生产出的沼气属于________次能源。
4.为发展“低碳”经济,很多地区采用风力发电。风能属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 ”或“不可再生”)能源;若风力发电机一天发电7.2×109 J,这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kg的煤放出的热量。 (煤的热值为3×107J/kg)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5.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开发、利用________的历史。四五十万年前______揭开人类利用能源的序幕;18世纪________的发明,引发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化石能源时代;19世纪________能的大量使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20世纪初________能的发现和利用,为人类的明天描绘灿烂的蓝图。
6.关于风力发电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风力发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风力发电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四)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说一说还有哪些困惑
(五)作业设计,拓展提升
基础作业:课本83页1、2题;
提升作业:课本84页3题;
实践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提倡低碳生活的信息,调查当地使用的主要能源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开发当地可再生资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