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
一、字词书写
1.(2022九上·句容月考)阅读下面的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那轻,那pīng   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   冕你dài   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摘自《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浙江金华人, 20世纪中国诗坛当之无(kuì)____的一代诗宗。他汲取了艾略特与聂鲁达的诗歌创作风格,用并不张狂的语言倾诉他对祖国(zhí)____着的爱与理性思考,形成了沉雄的诗风,忧郁的抒情风格与冷静、深邃气质。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在《我爱这土地》里,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炽热的爱。他在《艾青诗选》里为我们营造____斓的世界,让我们尽情翱翔。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当之无(kuì)    (zhí)   着
3.加点字“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chì B.zhī
4.填入文中____处正确的一项是(  )
A.班 B.斑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无声的尊重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它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有删改)
5.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7.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8.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9.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四、课内阅读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暮寝而思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皆以美于徐公 以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1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五、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与长子受之
朱 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⑥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⑦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搅乱,扰乱。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盖汝好学   
②力改故习   
③不然,则徒劳费   
④夙兴夜寐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②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六、句子默写
18.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   ,   ,   。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   ,   ,   ”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七、情景默写
19.诗文填空。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其一)]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湖心亭看雪》中描绘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7)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词句是:   ,   ,沙场秋点兵。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光的赞歌(节选·九)
艾青
我们的祖先是光荣的
他们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沿途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每个足迹里都有血迹
现在我们正开始新的长征
这个长征不只是二万五千里的路程
我们要逾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
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
我们要夺取的也不只是金沙江、大渡河
我们要抢渡的是更多更险的渡口
我们在攀登中将要遇到
更大的风雪、更多的冰川……
但是光在召唤我们前进
光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
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
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
让信心和勇敢伴随着我们
武装我们的是最美好的理想
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
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
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
让我们的每个日子
都像飞轮似的旋转起来
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
让我们像从地核里释放出来似的
极大地撑开光的翅膀
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飞翔
让我们以最高的速度飞翔吧
让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飞翔吧
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
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作新的起点
或许有一天,总有一天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我们最勇敢的阶级
将接受光的邀请
去叩开千万重紧闭的大门
访问我们所有的芳邻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
1978年8月12日18
20.“新的长征”指   。
21.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
22.形形色色的“光”的形象是艾青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艾青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光”的追求。试举两个作品为例作简要介绍。
九、名著阅读
23.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十、作文
24.请以“偏偏是▲”(从“你”“我”“他”“她”“它”五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娉;yán;guān;戴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娉婷:pīng tíng,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鲜妍:xiān 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冠冕:guān miǎn,指冠帽的总称;堂皇大方;仕宦,又指高官高位。戴着:dài,注意不要和“带着”弄混淆。
故答案为:娉;yán;guān;戴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字音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案】2.愧;执
3.A
4.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此类试题,功夫在平时。辨识读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文字与声旁的关系;②注意区分平翘舌音;③注意规避方言的影响。字形的辨识,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易错字,有的是形近易错字。注意平时正确练字,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当之无 (kuì) ——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
(zhí) 着——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
3.炽热: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常用于形容情绪等 。"炽热"的"炽"读“chì”。
故答案为:A。
4.斑斓:颜色灿烂丰富。"斑斓"的"斑"注意不要写成"班"。
故答案为:B。
【答案】5.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和乘车的过程中,得到众多乘客和司机无声的关爱和深沉的尊重。
6.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女孩默默地掐灭了刚点燃的烟。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直人男子和导盲犬下车,车内沉默依旧。
7.示例:我喜欢文中的司机。他不仅对残疾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给人们带来快乐,真是一位好司机。(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即可)
8.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与温暖。
9.示例:生活中一些拄拐杖的残疾朋友,他们腿脚不方便,我们不要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他们,不要用我们所谓的“帮助”去怜悯他们,应该是坦然地不留痕迹地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不方便,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细节描写,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人物形象概括,开放题。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文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 ①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 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 深化作品主题。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5.本题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是叙事性哲理散文,文中从“我”的角度进行观察,记叙了朋克女孩、司机、小男孩和他的妈妈等人尊重,默默地帮助一位带着导盲犬的盲人男子坐公交车的故事。
6.本题要求概括表现“无声尊重”的细节。本文的标题是“无声的尊重”,表现的主旨也就是对残疾人的尊重,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人们尊重盲人行为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如第 ③ 段中“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火红短发的女孩 ,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第 ⑤ 段“ 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 ,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第 ⑥ 段“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第 ⑧ 段“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第 ⑨ 段“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这些细节都表现了人们对盲人男子无声的尊重,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7.本题要求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示例: 我喜欢文中的火红短发的女孩,用“瞥了一眼”写出不经意、不重视,后又“稍作迟疑”掐灭香烟的举动,可以看出女孩毕竟有修养,有在公共场所不影响他人的处事准则。
8.本题要求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很简单,“窗外,寒风习习“,表现了天气的的寒冷,与”心里,暖意融融“形成对比,衬托出”我“内心的温暖,而这种温暖来自于”我“看到乘客无声尊重盲人男子时的感动。因此,此处的环境描写衬托了”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得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得感动与温暖。反衬人物的内心,从而突出本文的主旨。
9.本题要求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得人。这篇文章表现主题是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关爱,所以抓住这一点,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尊严与关爱他们展开即可。
【答案】10.B
11.C
12.D
13.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堂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虚词意义及用法。“意义”是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是指词的变用。解答该题要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节奏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要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要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根据选项逐一比对,选出正确选项。
10.B.错误。“孰”通“熟”,仔细。句意为: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
故答案为:B。
11.A.前者是连词,表顺承;后者是连词,表转折;
B.前者是动词,认为,后者是动词,用;
C.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在”之意;
D.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这件事。
故答案为:C。
12.D.错误。“今”是现在,“方”是方圆,纵横,是个动词。所以正确停顿是:今/齐地/方千里
故答案为:D。
13.C.错误。邹忌的小妾没有说真话的原因是害怕他,而不是因为地位低下。
故答案为:C。
【答案】14.喜爱;旧的;这样;早晨
15.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6.①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②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17.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同学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 词性活用 、 古今异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逐词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读懂主要内容。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 然后用自己话概括即可。
14.本题要求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句意:如果你爱好学习 。 好,喜爱 。
②句意:努力改掉以前的不好习惯 。故,旧的 。
③句意: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了 。然,这样 。
④句意:早起晚睡 。夙,早晨 。
15.本题要求给句子断句。
"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的意思是:你要到了到那里,能奋斗努力有所作为 , 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习惯 , 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的意思是: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 所以在“彼 、为”后面停顿 。“力改故习一味勤谨”的意思是: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习惯 , 一心勤奋谨慎,所以在“习 、谨”后停顿 。故断句为: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6.本题要求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点词:从,跟从。句意: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②重点词:恐,担心。汩,缠身。于,表被动。句意: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17.本题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通读原文,文中“恐你在家汩于俗务”是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是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及无朋友闻见”是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18.【答案】(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江山如此多娇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1)—(5)题为理解型默写,一定要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驰、蜡、须、娆、竞、还”的书写。
故答案为:(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江山如此多娇 。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平时识记时要读准诗词中的字音及识记字形
19.【答案】(1)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1)—(4)题为直接型默写,需要根据给出的句子来写对应的句子,难度不大。注意“ 纺 、 畔 、 锁 ”的书写。
(5)—(7)题为理解型默写,一定要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 俱 、 兀 、 见 、 庐 、 麾 、 炙 ”的书写。
故答案为:(1)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
(2) 将登太行雪满山 。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
(4)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平时识记时要读准诗词中的字音及识记字形。
【答案】20.“新的长征”指祖国的建设(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祖国的建设与长征一样会遇到困难与阻挠。
21.这节诗诗人对祖国的现实和未来进行热情描绘,鼓舞人们在历史新时期和光一起前进。
22.20.参考:《阳光在远处》中“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用“阳光”象征光明和希望,表达诗人心中的愁苦和对光明的向往。《太阳的话》中“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诗人借太阳的话,希望人们打开心灵之窗,拥抱光明。《黎明的通知》借助“黎明”这一意象,表达对光明未来的赞美与向往。《太阳》用“太阳”象征光明美好的新时代,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伟大时代。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系类问题,要通读文中内容,结合相关语句及背景资料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从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主旨两方面入手。
(3)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时要读懂文章,理解文意,阅读时要找准要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
20.本题要求理解“新的长征”。从诗中”这个长征不只是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我们要途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我们要夺取的也不只是金沙江、大渡河。“这些诗句可知,新长征既像红军长征那样充满险阻,又有着新的意含;从诗中”武装我们的是最美好的理想,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像飞轮似的旋转起来“这里的最美好的理想、最先进的阶级、阳光等意象暗示着新长征内容,结合朝代背景,“新的长征”指祖国的建设结合这两点:新的长征指祖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建设,祖国的建设与长征一样会遇到困难与阻挠。
21.本题要求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可从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主旨两方面入手。梳理诗歌内容,可知此诗是按时间顺序先对祖国的现实进行描绘,如,“光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再对未来进行展望。如,“将接受光的邀请去叩开千万重紧闭的大门”;情感上,鼓舞人们在历史新时期和光起前进。
22.本题要求试举两个作品介绍“光”这个意象。可先找出相关的作品,然后就其中对“光”的描述的句子介绍分析。
示例一: 《光的赞歌》中"诞生于撞击和磨擦/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来源于火,来源于电/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这是对于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具有着象征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依赖于光,而这"光"是要经过斗争才能得来的。
示例二:《火把》中“你们看我这火把亮得灼眼啊……这是火的世界…….这是光的世界……”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示例三:《太阳的话》中“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诗人借太阳的话,希望人们打开心灵之窗,拥抱光明。
示例四: 《光的赞歌》中诞生于撞击和磨擦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来源于火,来源于电,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这是对于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具有着象征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依赖于光,而这光是要经过斗争才能得来的。
23.【答案】①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一件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彭德怀出身行伍,先在湖南军校受训,后在南昌的另一所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很快显示出卓越的才干,迅速得到晋升,1927年,28岁的他就已担任旅长,是湘军中著名的'自由派'军官""1928年7月,彭德怀以自己声名远扬的第1团作为核心力量,加之第2团和第3团一部以及军校学员,发动了平江起义,并与起义的农民联合,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两年后,彭德怀集结了约八千弟兄的“铁军”,这就是红三军团。""南方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是前卫部队的红三军团军团长。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重重封锁,在进军途中一路攻占战略要地,确保了主力部队的前进通道,最后胜利挺进陕西,在西北地区的苏维埃根据地找到了安全地带。"说明彭德怀是个有卓越才能 、勇敢的人;
" 我发现彭德怀性格爽朗,喜欢笑,身体非常健康 ""他吃得很节俭、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通常是白菜、面条、豆子、羊肉,有时还有馒头。"" 唯一的一件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 ,在演出中间,我突然疑惑地发现彭德怀脱下了自己的棉衣。随后我看到,他已将棉衣给坐在他身旁的小号兵披上了。"说明彭德怀是个乐观 、豁达、 节俭、大公无私 、率真的人;
"他像兔子一样跃出去,赶在我们所有人之前冲上了山顶。" 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故答案为:①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一件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积累。解答该题,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另一方面要对人物的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该题可以围绕彭德怀卓越的指挥才能,幽默风趣的性格,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回答。作答时要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情节。
24.【答案】范文:
偏偏是她
“天呐!怎么会是她!”我木木的站在走廊上。
我的手里拿着六十八份模拟卷,突然跌了一跤。猛得看见了一张满分卷。我很惊讶,我算中等生,才得了八十多分,她的卷子竟然是满分!
那一天,我的心情糟透了,我似乎是被诅咒了似的。早上数学课,因为说闲话被数学老师批了一顿;中午又被罚去背课文;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一场数学模拟考试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
试卷一发下来,一看到那长长的公式,脑袋就痛的不得了。在我眼中,那似乎是魔鬼的化身。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时,我就像个傻子似的痴呆地坐在那儿。不一会儿,一阵下课铃的声音传入我的那对啥都听不进去的耳朵里,我顿时心花怒放。可却不曾想到,数学老师——包青天似的黑脸向我望过来,盯了我足足一分钟,我赶紧将眼神放在她身上。她是我们班的转学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她的成绩也不怎么样。单是计算简单的算数题,也能给你做到不及格,更别说密密麻麻的“魔鬼化身”了。
我看了她一眼,心想,就算我的数学再差,她都不是我的对手!
可是万万没想到啊!万万没想到,一节体育课,老师就神速将六十八份试卷改完了。还有更“惊喜”的是,我的试卷上的错号几乎侵略了整张试卷,龙飞凤舞的错号上,写着一个很圆润的“80分”。我瞬间崩溃,80分啊!离满分之差是20分,然而这20分,足以让我排在几百人之后!班上只有十个人是一百分,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也是一百分!
我狐疑的夺走她的试卷,不仅整洁,而且真的是全对。唉,早知道,就不那么自以为是了。现在卷子上的零,似乎是嘲笑我,我恨不得把它给撕了。但,是啊!在模拟考试之前,她都是那么的认真。
到今天,那张试卷还粘在我的写字台前,我常常看见它便想到:如果当时,那个认真的人是我;如果当时,我没有自以为是;如果当时,我认真的复习了,那么,那个“偏偏”是属于我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吸取教训,这样,那个“偏偏”非我莫属!
偏偏是她,但下一次,肯定是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卷(一)
一、字词书写
1.(2022九上·句容月考)阅读下面的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那轻,那pīng   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   冕你dài   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摘自《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答案】娉;yán;guān;戴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娉婷:pīng tíng,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鲜妍:xiān 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冠冕:guān miǎn,指冠帽的总称;堂皇大方;仕宦,又指高官高位。戴着:dài,注意不要和“带着”弄混淆。
故答案为:娉;yán;guān;戴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和字音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青,浙江金华人, 20世纪中国诗坛当之无(kuì)____的一代诗宗。他汲取了艾略特与聂鲁达的诗歌创作风格,用并不张狂的语言倾诉他对祖国(zhí)____着的爱与理性思考,形成了沉雄的诗风,忧郁的抒情风格与冷静、深邃气质。1936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在《我爱这土地》里,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炽热的爱。他在《艾青诗选》里为我们营造____斓的世界,让我们尽情翱翔。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当之无(kuì)    (zhí)   着
3.加点字“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chì B.zhī
4.填入文中____处正确的一项是(  )
A.班 B.斑
【答案】2.愧;执
3.A
4.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解答此类试题,功夫在平时。辨识读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文字与声旁的关系;②注意区分平翘舌音;③注意规避方言的影响。字形的辨识,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易错字,有的是形近易错字。注意平时正确练字,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当之无 (kuì) ——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 。
(zhí) 着——执着: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
3.炽热: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常用于形容情绪等 。"炽热"的"炽"读“chì”。
故答案为:A。
4.斑斓:颜色灿烂丰富。"斑斓"的"斑"注意不要写成"班"。
故答案为:B。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无声的尊重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它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有删改)
5.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7.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8.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9.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答案】5.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和乘车的过程中,得到众多乘客和司机无声的关爱和深沉的尊重。
6.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女孩默默地掐灭了刚点燃的烟。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直人男子和导盲犬下车,车内沉默依旧。
7.示例:我喜欢文中的司机。他不仅对残疾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给人们带来快乐,真是一位好司机。(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即可)
8.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与温暖。
9.示例:生活中一些拄拐杖的残疾朋友,他们腿脚不方便,我们不要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他们,不要用我们所谓的“帮助”去怜悯他们,应该是坦然地不留痕迹地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不方便,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到相关细节描写,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人物形象概括,开放题。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文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 ①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 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 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 深化作品主题。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5.本题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是叙事性哲理散文,文中从“我”的角度进行观察,记叙了朋克女孩、司机、小男孩和他的妈妈等人尊重,默默地帮助一位带着导盲犬的盲人男子坐公交车的故事。
6.本题要求概括表现“无声尊重”的细节。本文的标题是“无声的尊重”,表现的主旨也就是对残疾人的尊重,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人们尊重盲人行为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如第 ③ 段中“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 火红短发的女孩 ,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第 ⑤ 段“ 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 ,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第 ⑥ 段“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第 ⑧ 段“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第 ⑨ 段“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这些细节都表现了人们对盲人男子无声的尊重,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7.本题要求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目,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再进行概括。示例: 我喜欢文中的火红短发的女孩,用“瞥了一眼”写出不经意、不重视,后又“稍作迟疑”掐灭香烟的举动,可以看出女孩毕竟有修养,有在公共场所不影响他人的处事准则。
8.本题要求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很简单,“窗外,寒风习习“,表现了天气的的寒冷,与”心里,暖意融融“形成对比,衬托出”我“内心的温暖,而这种温暖来自于”我“看到乘客无声尊重盲人男子时的感动。因此,此处的环境描写衬托了”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得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得感动与温暖。反衬人物的内心,从而突出本文的主旨。
9.本题要求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得人。这篇文章表现主题是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关爱,所以抓住这一点,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尊严与关爱他们展开即可。
四、课内阅读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早晨。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莫:没有谁。
D.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暮寝而思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B.皆以美于徐公 以牒为械(《公输》)
C.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1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答案】10.B
11.C
12.D
13.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邹忌讽齐王纳谏;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堂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虚词意义及用法。“意义”是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是指词的变用。解答该题要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节奏划分。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要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要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根据选项逐一比对,选出正确选项。
10.B.错误。“孰”通“熟”,仔细。句意为: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
故答案为:B。
11.A.前者是连词,表顺承;后者是连词,表转折;
B.前者是动词,认为,后者是动词,用;
C.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在”之意;
D.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这件事。
故答案为:C。
12.D.错误。“今”是现在,“方”是方圆,纵横,是个动词。所以正确停顿是:今/齐地/方千里
故答案为:D。
13.C.错误。邹忌的小妾没有说真话的原因是害怕他,而不是因为地位低下。
故答案为:C。
五、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与长子受之
朱 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④,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⑥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⑦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搅乱,扰乱。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盖汝好学   
②力改故习   
③不然,则徒劳费   
④夙兴夜寐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汝 若 到 彼 能 奋 然 勇 为 力 改 故 习 一 味 勤 谨 则 吾 犹 可 望。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②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答案】14.喜爱;旧的;这样;早晨
15.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6.①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②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17.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同学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 词性活用 、 古今异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逐词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读懂主要内容。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 然后用自己话概括即可。
14.本题要求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句意:如果你爱好学习 。 好,喜爱 。
②句意:努力改掉以前的不好习惯 。故,旧的 。
③句意: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了 。然,这样 。
④句意:早起晚睡 。夙,早晨 。
15.本题要求给句子断句。
"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的意思是:你要到了到那里,能奋斗努力有所作为 , 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习惯 , 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的意思是: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 所以在“彼 、为”后面停顿 。“力改故习一味勤谨”的意思是: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习惯 , 一心勤奋谨慎,所以在“习 、谨”后停顿 。故断句为: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6.本题要求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点词:从,跟从。句意: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②重点词:恐,担心。汩,缠身。于,表被动。句意:担心你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17.本题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通读原文,文中“恐你在家汩于俗务”是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是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及无朋友闻见”是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六、句子默写
18.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   ,   ,   。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   ,   ,   ”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答案】(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江山如此多娇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1)—(5)题为理解型默写,一定要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驰、蜡、须、娆、竞、还”的书写。
故答案为:(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江山如此多娇 。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平时识记时要读准诗词中的字音及识记字形
七、情景默写
19.诗文填空。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其一)]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湖心亭看雪》中描绘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的句子是:   ,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7)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词句是:   ,   ,沙场秋点兵。
【答案】(1)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2)将登太行雪满山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1)—(4)题为直接型默写,需要根据给出的句子来写对应的句子,难度不大。注意“ 纺 、 畔 、 锁 ”的书写。
(5)—(7)题为理解型默写,一定要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 俱 、 兀 、 见 、 庐 、 麾 、 炙 ”的书写。
故答案为:(1)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
(2) 将登太行雪满山 。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
(4)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平时识记时要读准诗词中的字音及识记字形。
八、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光的赞歌(节选·九)
艾青
我们的祖先是光荣的
他们为我们开辟了道路
沿途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每个足迹里都有血迹
现在我们正开始新的长征
这个长征不只是二万五千里的路程
我们要逾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
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
我们要夺取的也不只是金沙江、大渡河
我们要抢渡的是更多更险的渡口
我们在攀登中将要遇到
更大的风雪、更多的冰川……
但是光在召唤我们前进
光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
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
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
让信心和勇敢伴随着我们
武装我们的是最美好的理想
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
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
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
让我们的每个日子
都像飞轮似的旋转起来
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
让我们像从地核里释放出来似的
极大地撑开光的翅膀
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飞翔
让我们以最高的速度飞翔吧
让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飞翔吧
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
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作新的起点
或许有一天,总有一天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我们最勇敢的阶级
将接受光的邀请
去叩开千万重紧闭的大门
访问我们所有的芳邻
让我们从地球出发
飞向太阳……
1978年8月12日18
20.“新的长征”指   。
21.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
22.形形色色的“光”的形象是艾青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艾青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光”的追求。试举两个作品为例作简要介绍。
【答案】20.“新的长征”指祖国的建设(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祖国的建设与长征一样会遇到困难与阻挠。
21.这节诗诗人对祖国的现实和未来进行热情描绘,鼓舞人们在历史新时期和光一起前进。
22.20.参考:《阳光在远处》中“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用“阳光”象征光明和希望,表达诗人心中的愁苦和对光明的向往。《太阳的话》中“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诗人借太阳的话,希望人们打开心灵之窗,拥抱光明。《黎明的通知》借助“黎明”这一意象,表达对光明未来的赞美与向往。《太阳》用“太阳”象征光明美好的新时代,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伟大时代。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系类问题,要通读文中内容,结合相关语句及背景资料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从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主旨两方面入手。
(3)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时要读懂文章,理解文意,阅读时要找准要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
20.本题要求理解“新的长征”。从诗中”这个长征不只是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我们要途越的也不只是十万大山,我们要攀登的也不只是千里岷山,我们要夺取的也不只是金沙江、大渡河。“这些诗句可知,新长征既像红军长征那样充满险阻,又有着新的意含;从诗中”武装我们的是最美好的理想,我们是和最先进的阶级在一起,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像飞轮似的旋转起来“这里的最美好的理想、最先进的阶级、阳光等意象暗示着新长征内容,结合朝代背景,“新的长征”指祖国的建设结合这两点:新的长征指祖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建设,祖国的建设与长征一样会遇到困难与阻挠。
21.本题要求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可从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主旨两方面入手。梳理诗歌内容,可知此诗是按时间顺序先对祖国的现实进行描绘,如,“光在鼓舞我们、激励我们,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我们的人民从四面八方高歌猛进”,再对未来进行展望。如,“将接受光的邀请去叩开千万重紧闭的大门”;情感上,鼓舞人们在历史新时期和光起前进。
22.本题要求试举两个作品介绍“光”这个意象。可先找出相关的作品,然后就其中对“光”的描述的句子介绍分析。
示例一: 《光的赞歌》中"诞生于撞击和磨擦/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来源于火,来源于电/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这是对于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具有着象征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依赖于光,而这"光"是要经过斗争才能得来的。
示例二:《火把》中“你们看我这火把亮得灼眼啊……这是火的世界…….这是光的世界……”表现作者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示例三:《太阳的话》中“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诗人借太阳的话,希望人们打开心灵之窗,拥抱光明。
示例四: 《光的赞歌》中诞生于撞击和磨擦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来源于火,来源于电,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这是对于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具有着象征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依赖于光,而这光是要经过斗争才能得来的。
九、名著阅读
23.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答案】①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一件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彭德怀出身行伍,先在湖南军校受训,后在南昌的另一所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很快显示出卓越的才干,迅速得到晋升,1927年,28岁的他就已担任旅长,是湘军中著名的'自由派'军官""1928年7月,彭德怀以自己声名远扬的第1团作为核心力量,加之第2团和第3团一部以及军校学员,发动了平江起义,并与起义的农民联合,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两年后,彭德怀集结了约八千弟兄的“铁军”,这就是红三军团。""南方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是前卫部队的红三军团军团长。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重重封锁,在进军途中一路攻占战略要地,确保了主力部队的前进通道,最后胜利挺进陕西,在西北地区的苏维埃根据地找到了安全地带。"说明彭德怀是个有卓越才能 、勇敢的人;
" 我发现彭德怀性格爽朗,喜欢笑,身体非常健康 ""他吃得很节俭、很简单,伙食和部下一样——通常是白菜、面条、豆子、羊肉,有时还有馒头。"" 唯一的一件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 ,在演出中间,我突然疑惑地发现彭德怀脱下了自己的棉衣。随后我看到,他已将棉衣给坐在他身旁的小号兵披上了。"说明彭德怀是个乐观 、豁达、 节俭、大公无私 、率真的人;
"他像兔子一样跃出去,赶在我们所有人之前冲上了山顶。" 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故答案为:①具有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一件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蹿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积累。解答该题,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另一方面要对人物的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该题可以围绕彭德怀卓越的指挥才能,幽默风趣的性格,乐观勇敢的革命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回答。作答时要结合名著中的相关情节。
十、作文
24.请以“偏偏是▲”(从“你”“我”“他”“她”“它”五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范文:
偏偏是她
“天呐!怎么会是她!”我木木的站在走廊上。
我的手里拿着六十八份模拟卷,突然跌了一跤。猛得看见了一张满分卷。我很惊讶,我算中等生,才得了八十多分,她的卷子竟然是满分!
那一天,我的心情糟透了,我似乎是被诅咒了似的。早上数学课,因为说闲话被数学老师批了一顿;中午又被罚去背课文;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一场数学模拟考试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
试卷一发下来,一看到那长长的公式,脑袋就痛的不得了。在我眼中,那似乎是魔鬼的化身。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时,我就像个傻子似的痴呆地坐在那儿。不一会儿,一阵下课铃的声音传入我的那对啥都听不进去的耳朵里,我顿时心花怒放。可却不曾想到,数学老师——包青天似的黑脸向我望过来,盯了我足足一分钟,我赶紧将眼神放在她身上。她是我们班的转学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她的成绩也不怎么样。单是计算简单的算数题,也能给你做到不及格,更别说密密麻麻的“魔鬼化身”了。
我看了她一眼,心想,就算我的数学再差,她都不是我的对手!
可是万万没想到啊!万万没想到,一节体育课,老师就神速将六十八份试卷改完了。还有更“惊喜”的是,我的试卷上的错号几乎侵略了整张试卷,龙飞凤舞的错号上,写着一个很圆润的“80分”。我瞬间崩溃,80分啊!离满分之差是20分,然而这20分,足以让我排在几百人之后!班上只有十个人是一百分,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也是一百分!
我狐疑的夺走她的试卷,不仅整洁,而且真的是全对。唉,早知道,就不那么自以为是了。现在卷子上的零,似乎是嘲笑我,我恨不得把它给撕了。但,是啊!在模拟考试之前,她都是那么的认真。
到今天,那张试卷还粘在我的写字台前,我常常看见它便想到:如果当时,那个认真的人是我;如果当时,我没有自以为是;如果当时,我认真的复习了,那么,那个“偏偏”是属于我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吸取教训,这样,那个“偏偏”非我莫属!
偏偏是她,但下一次,肯定是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