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9 20:14:06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邓小平南方谈话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课堂小结
第 12 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小平您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
3.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并将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4.中共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
者是邓小平,并将其称为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
正式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大是在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取得拨乱反正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时间:
主持:
功绩:
1982年9月
邓小平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邓小平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主席台上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时间:
主持:
功绩:
1987年10月
邓小平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①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
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南方谈话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1、背景
(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国内政治风波——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邓小平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发表南方谈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时间:1992年1月至2月
(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和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交谈
邓小平在珠海特区观看市政建设
邓小平南巡期间视察深圳
邓小平考察上海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谈话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邓小平视察上海
邓小平视察武昌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在珠海特区
邓小平南巡期间视察深圳
江泽民发表关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讲话
3、主要内容
1)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3)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即
①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邓小平南方谈话重要意义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1.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3.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重要意义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发展。
杨百万(原名杨怀定)
  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杨百万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与金融意识,从而成为中国证券历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后来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在1998年被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在总结14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四大功绩: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中 共 十 四 大)
1、时间:1992.10 地点:北京
2、内容:
①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③大会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②江泽民总书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肯定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④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不幸与世长辞,神州震动,举国同悲。2月25日,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邓小平追悼大会
为邓小平送行的人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十五大召开
  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闭幕后,江泽民同志向中外记者介绍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前排左起分别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合影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97年
2、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3、内容:
(1)大会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
(2)大会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邓小平文选》书影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大会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充分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
《毛泽东选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初级阶段理论)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3. 中共十四大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并将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4.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
概括评价邓小平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上作报告
  江泽民提出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上作报告
  江泽民提出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江泽民、胡锦涛会见出席中共十六大的代表(2002年11月15日)
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会议决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江泽民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的提出
时间: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提出 提出人:邓小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提出
①时间: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
②含义: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④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基本完成;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实现现代化。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
时间:1992年1月至2月
内容:(1)强调坚持党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认为“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3)明确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即看是否有利于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发展。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2、邓小平逝世
1997 年2月19 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3、十五大的贡献
时间:1997年9月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内容:(1)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 ,我们把它称为 邓小平理论 。
(2)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从党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4)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充分表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坚定决心。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时间: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
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 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020 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大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理论和党的
基本路线的提出
邓小平南方谈话
高举邓小平理论
的伟大旗帜
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的历史性盛会
1.中共十二大的重要内容
2.中共十三大的召开及会议的主要内容
1.南方视察的时间和地点
2.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
3.南方谈话的重大意义
1.中共十四大的重要内容
2.邓小平逝世
3.中共十五大召开背景、主题和重要决定
1.中共十六大召开的时间、地点
2.中共十六大的重要内容
3.中共十六大的历史意义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小作文
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008年,改革开放迎来三十周年。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智慧,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同志是具有崇高革命风范的世纪伟人。他尊重实践,注重创造,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他尊重群众,关心人民,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善于从大局着眼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他崇尚实干,行动果断,在关键时刻总能够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扶危定倾,力挽狂澜;他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他的风范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道,不仅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测评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   )。
 A.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姓”的三条标准是(   )。
 ①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②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
 己的行动指南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B
B
D
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握手的两位中共领导人分别是谁?
(2)他们各自怎样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5.为何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
答:右是邓小平,左是江泽民。
答: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发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①1978年12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②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目标,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
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③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明确提出了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
  ⑤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
 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多年。请回答:
(1)在前80多年中,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斗争?结果如何?
(2)在后8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取得了哪些成就?
(3)从前后两个80多年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结果:失败,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革命时期: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时期: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答:前80多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后80多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史海拾贝
中国的小康之路
农村奔小康的先行者——江苏省无锡县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