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第2课时
第1课时
第1课时
专题导入
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原名《旧事重提》,写的是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你怎样理解“朝花夕拾”这个题目?
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就已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了,说一说,这本书中有哪些文章,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
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发的强烈反感,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
酷,揭示了旧时代的中国儿
童的悲惨处境。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的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作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作者家隔壁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奸诈、有坏心眼的妇人形象。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被认为难读,但是《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充满了温情,充满了童真童趣。我们不妨带着一颗童心,寻找文章中体现的童真童趣,体会鲁迅展示给我们的童真世界,与儿时的鲁迅交个朋友吧。
专题一: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批注内容呈现表: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用批注法探究鲁迅的童年。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批注内容呈现表:
原文 批注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写儿时的鲁迅拔何首乌根,不惜毁坏泥墙,表现出他童年时的好奇心和顽皮
原文 批注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写鲁迅儿时听了美女蛇的故事后,总是担心会出现美女蛇,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
原文 批注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写鲁迅儿时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他在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严肃
探究结果
鲁迅的童年既有在百草园里玩耍的乐趣、新奇,也有在三味书屋里读书的枯燥无味,其滋味是丰富多彩的
参考上面的探究分析,根据下面的要求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探究鲁迅的童年。
活动内容:
阅读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
分组:按文章篇目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深入阅读一篇文章。
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余同学做好笔记。
阅读任务卡
批注角度:探究鲁迅的童年
批注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
批注内容呈现表: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吗?这个先生着墨不多,但却使人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吗?
专题二: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以寿镜吾老先生的形象分析为例,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写方法 内容举例 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内容举例 具体分析
外貌
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从身形、须发、眼镜描写外貌,显示出了老先生学问渊博的样子
神态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对于“我”对课外问题的好奇提问,老师不高兴,有怒色,显示出他的古板
描写方法 内容举例 具体分析
语言
先生读书时,节奏、语气、拖音尽皆呈现,多年后音犹在耳、形犹在前,说明先生读书很有感染力,表现出他对学问的热爱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描写方法 内容举例 具体分析
动作
先生性情和蔼。
细致刻画了先生读书时的神态、动作,表现了先生读书的投入
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人物形象
极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人
在《朝花夕拾》中还有很多这样鲜活的形象,请你任选一个人物,仿照上面的人物形象分析表格,结合摘录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的特点。
阅读范围:①长妈妈(阿长):《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②藤野先生:《藤野先生》;③范爱农:《范爱农》;④父亲:《五猖会》《父亲的病》;⑤衍太太:《琐记》《父亲的病》。
分组:按人物分五个小组深入阅读文本。
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余同学做好笔记。
阅读任务卡
阅读角度:《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
推荐人物: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父亲 衍太太
描写方法 内容举例 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繁文缛节特别多,饶舌多事,但她又淳朴善良且很关爱“我”。买《山海经》一书,给“我”带来心理震撼。
你在读《朝花夕拾》时最喜欢哪个人物?或者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老师,平等对待弱国子民,没有民族歧视;教学严谨认真,关心“我”是否能参加解剖实习;不懂就问,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生活中不拘小节。
寿镜吾老先生:严而不厉,虽然有戒尺但并不常用,在严格的教学中,也允许学生去后院玩耍。读书时专注投入。
父亲:威严、刻板。父亲让儿时的鲁迅非常困惑,当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要他背书。虽然背过了,五猖会在儿时的鲁迅的眼中却已经变得了无趣味了。让鲁迅忏悔的是儿时不懂事听从了衍太太的话,没有让父亲安静地逝去,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深深的爱。
范爱农:一位正直的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有过冲突,回到中国做了一段时间的监学,认真负责,但是无法在黑暗的社会中立足。他无法与这个社会妥协,内心是悲凉的。鲁迅很同情他。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饶舌,喜欢使坏。让孩子们冬天吃冰,给儿时的鲁迅看不健康的画,教唆儿时的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上鄙视她。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朝花夕拾》中鲁迅的童年经历和其笔下的人物形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朝花夕拾》。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鲁迅先生喜欢孩子,关注孩子的教育,你能从先生的回忆里,找出他对儿童教育的态度吗?下面让我们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相关片段,用批注阅读的方法,来看看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有着怎样的儿童教育观念。
专题三:探讨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批注角度: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批注范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批注内容呈现表: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探讨其中的儿童教育观。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批注内容呈现表: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
虽然只有一些野草,但却是孩子的乐园。儿童热爱自然是天性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驱动器,古板的先生却不知道,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活动:
阅读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
分组:按文章篇目分五个小组深入文本阅读。
阅读交流:个人填写阅读任务卡,小组内阅读交流后,选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其余同学做好笔记。
阅读任务卡
批注角度: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批注范围:《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无常》
批注内容呈现表:
原文 批注 探究结果
各小组内汇总专题探究阅读任务卡。
各小组内不记名投票,评选出最优秀的阅读任务卡。
师汇总各小组最优秀的阅读任务卡,在全班展示。
评选优秀汇报者。
汇报成果
针对最优秀的阅读任务卡和各小组汇报情况,全班填写“《朝花夕拾》阅读汇报评价表”,评选出三位阅读任务卡优秀制作者和一名优秀专题汇报者。
《朝花夕拾》阅读汇报评价表
展示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阅读成果,补充修正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己完整的名著阅读知识库。
运用你学到的阅读方法,课外
阅读推荐作品:孙犁的《白洋
淀纪事》、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专题一:探究鲁迅的童年
专题二: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专题三:探讨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_______________(体裁)集,共______篇。其最初发表在___________半月刊上,总题目为________________。1928年结集出版,改为现名。
回忆性散文
十
《莽原》
《旧事重提》
2.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__________》,记叙了鲁迅儿时要去看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时,父亲却命令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文章最后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了______________的不合理。
五猖会
封建教育思想
3.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请根据句子写出相应的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_____________。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_________。
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范爱农
4.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鲁迅。比如在《琐记》中,我们看到了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鲁迅;在《狗·猫·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鲁迅;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看到了一个(2)_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
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
天真好学
示例二:(1)藤野先生 (2)感念师恩
二、选择题。
5. [2022·抚州期末改编]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D
C. 鲁迅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内容,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他却没有像别人那么喜悦、激动。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这篇小说写“讲义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动因。
【点拨】D项有误,《藤野先生》的体裁是散文,不是“小说”。故选D。
6. 在图书馆,新生小琳要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了《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值得一读。
B. 我喜欢这本书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先生儿时一些富有童趣的事。
C. 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社戏》一文中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完社戏后偷罗汉豆吃的故事。
D. 这本书像一册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C
【点拨】
C项,《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不是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故选C。
三、简答题。
7. [2022·保定定兴县期末]根据你对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简要说说《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
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才捡拾起来,喻指鲁迅晚年回忆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意思对即可)
(2)《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我”性格鲜明,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任意写出一点即可)
【点拨】在不同的文章中,“我”表现的特点不同。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非常喜欢在百草园的生活;在《五猖会》中,“我”厌倦旧的教育方式(内容、制度等)。任意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示例:热爱自然,如喜欢在百草园的生活。
8. 在《狗·猫·鼠》中,“我”仇猫的原因是什么?这讽刺了什么?
“我”仇猫的原因: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后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有一副媚态;到处嗷叫闹得人心烦;以为它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讽刺了自命清高、“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的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
【点拨】《狗·猫·鼠》原文第五段明确说明了原因:“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第六段“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以及最后一段“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等。作者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写了这篇文章,嘲讽了他们所散布的流言,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
9. 读《朝花夕拾》,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请结合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示例二:饱含深情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对留学日本的鲁迅没有民族偏见,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文章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深深的感激之情。
示例三: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百草园中,儿时鲁迅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享受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乐趣。作者把富有童真童趣的百草园看成是自己的乐园,回味无穷。
示例四:幽默的鲁迅,如《无常》中,鲁迅既写出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刻画得入木三分且极具幽默感。
四、阅读题。
阅读《范爱农》片段,回答问题。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0. 联系《范爱农》全文内容,概述鲁迅当时摇头的缘由。
大男人的衣箱中却放着一双绣花的弓鞋;迂腐地互相让座。
【点拨】《范爱农》中与摇头相关的原文是“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以及“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据此可概括出鲁迅当时摇头的缘由。
11. 从作者与范爱农的交往中,你悟出了什么交友之道?
【点拨】作者第一次见到范爱农时,因为在衣箱中看到一双绣花的弓鞋而对范爱农一行人不满,没有明确知晓原因就摇摇头,而范爱农却认为作者的摇头是看不起他们的意思。双方产生误会,没有进行沟通,也没有互相宽容。因此可知朋友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等。
示例:朋友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与宽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