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怀疑与学问(精品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9怀疑与学问(精品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5 19: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教学目的:
 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
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重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顾颉刚 (1893—1980.12.25)
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 
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证?
思考题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有六个段,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6段)阐明总论点,这是本文的论证部分。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
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论证方法:
例证法
引证法
对比论证法
证明
返回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试举出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各一例。
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也纳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END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返回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一、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二、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三、第六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第六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停滞  鲁钝  璀璨  腐草为萤
B. 默守  繁殖  盲从  自爆自弃
C. 视察  虚妄  著作  根深缔固
D. 关键  灌溉  疲惫  走头无路
【点拨】
B项,默——墨,爆——暴;C项,缔——蒂;D项,头——投。
A
2. 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B
A. 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 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 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 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点拨】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由“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可知,第一空选“精读”;由“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可知,第二空选“博览”;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知,第三空选“质疑”;由“放声疾读”可知,第四空选“诵读”。
3. 下列加点的词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 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 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A
【点拨】
A.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正确。B.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使用正确。C. 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使用正确。D.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使用正确。
4. 下面是某学者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最能准确概括该学者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有人说: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C
A. 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 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 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
D. 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点拨】
可抓住话中要点“你决心要研究……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来理解,从中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有决心才是做学问的关键。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D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 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 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泛泛而读
A. ①②④⑤③ B. ②①④③⑤
C. ⑤④③①② D. ②⑤④③①
【点拨】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分析语段,抓住句②关键词“但是”,可确定句②紧承前文,因此排除A、C两项。句②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抓住句⑤关键词“表现为”,可知句⑤进一步解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故句⑤紧承句②,排除B项。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