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基础卷)第一单元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桂林期末)在一片刚插秧不久的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昆虫→青蛙→蛇,如果施放农药过多,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蛇 B.青蛙 C.昆虫 D.水稻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变化的规律: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水稻→昆虫→青蛙→蛇”这个食物链中,蛇是最高级消费者,故如果施放农药过多,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蛇。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2.(2023七上·桂林期末)下列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上所有的植物
B.草原上所有的微生物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D.草原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草原上所有的植物,植物属于生产者,缺少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草原上所有的微生物,微生物是分解者,缺少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动物是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3.(2023七上·亳州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B.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D.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态瓶中含有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其中河水、池泥、光为非生物部分,水藻为生产者,植食性小鱼为消费者,河水、池泥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B不符合题意。
C.该生态瓶中不仅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分解者等,C符合题意。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应保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一般是光能,所以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2023七上·伊通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传递效率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能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丁、甲、丙、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所以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的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键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含能量越多,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含能量越多。
5.(2023七上·绿园期末)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是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将核污水排入海中,则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小鱼 D.大鱼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最高营养级是大鱼,所以大鱼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6.(2023七上·紫金期末)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可见,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7.(2023七上·朝阳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的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弱。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里含有的生物种类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故答案为: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8.(2023七上·南海期末)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河沙,他还必须补充的是( )
A.自来水 B.金鱼藻 C.乌龟 D.石头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玻璃瓶、池塘水属于非生物部分,螺蛳、小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河沙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所以,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还必须补充的是生产者——金鱼藻。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9.(2023七上·惠城期末)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 B.美丽的金山湖公园
C.农家小院 D.寒溪河中所有的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我们的整个校园,既包括了校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
B、美丽的常新公园,既包括了公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
C、农家小院,既包括了农家小院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
D、寒溪河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10.(2022七上·宝应月考)一根朽木上生长有蘑菇、苔藓、蚂蚁等,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朽木 B.蘑菇 C.苔藓 D.蚂蚁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朽木属于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朽木上生长的蘑菇是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符合题意。
C.苔藓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不符合题意。
D.蚂蚁是动物,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1.(2022七上·宝应月考)假定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数量将会 ( )
A.迅速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
C.缓慢上升 D.先上升,而后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草→鹿→狼,如果把狼杀绝,鹿会因为没有天敌数量快速上升,接着,鹿会因为食物不足,数量下降,直到趋于一个动态的平衡。故鹿群数量将会先上升,而后下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有的生物出生,有的死亡,有的迁入,有的迁出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12.(2022七上·青岛期末)如图中A表示的是某种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那么B最可能代表的是( )
A.鹰的天敌数量变化
B.被鹰捕食的生物数量变化
C.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变化
D.与鹰有合作关系的生物数量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图中B的数量大于A;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
13.(2022七上·江城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细菌真菌共同构成完整生态系统
B.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小荷、蜻蜓和鸥鹭都属于水生生物
C.荷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的气腔,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D.荷塘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非生物因素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细菌真菌只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小荷、鸥鹭都属于水生生物;蜻蜓属于陆生生物,B不符合题意。
C.莲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与水生环境相适应,C符合题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荷塘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4.(2022七上·崇仁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该食物网中共有三条食物链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图中生物,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中有3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B正确。
C.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后,开始在生态系统中以化学能、热能等形式进行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
15.(2022七上·淅川期中)如图是某闭环生态农场中的食物网关系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有三个营养级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C.虫从果树和庄稼获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分别流向鸟和鸡
D.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鸡吃蜗牛、虫越多,农场主收益越高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有三个营养级,A正确。
B.通常,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虫从果树和庄稼获取的能量最终去向有:虫本身的呼吸消耗,流向鸟和鸡,流向分解者,C错误。
D.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鸡吃蜗牛、虫越多,能量更多的流向了鸡,因此农场主收益越高,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3七上·中山期末)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一条食物链由4种生物(代号分别为甲、乙、丙、丁)组成。图二是甲、乙、丙、丁体内能量总量的柱状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但没有出现在图一中的生物成分是 者。此外,生态系统中还要有非生物部分,例如 (写出一种即可)。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有机物是由 者制造的。
(3)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二中,丙代表的生物是 ,丁代表的生物是 。
(4)鹰和蛇都以鼠为食,说明鹰和蛇之间存在 关系;此外,鹰和蛇还存在 关系。若大量捕杀鹰,蛇的数量将出现波动,然后又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分解;光照、温度等
(2)太阳能;生产
(3)5;鼠;鹰
(4)竞争;捕食;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的草是生产者,鼠等动物是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但没有出现在图一中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此外,生态系统中还要有非生物部分,例如光照、温度等。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储存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是由生产者制造的。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图二可知,甲是生产者,储存的能量最多,丁的营养级最高,储存的能量最少,形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所以图二中,丙代表的生物是鼠,丁代表的生物是鹰。
(4)鹰和蛇都以鼠为食,说明鹰和蛇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此外,鹰以蛇为食,还存在捕食关系。若大量捕杀鹰,蛇的数量将出现波动,然后又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分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3)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后,开始在生态系统中以化学能、热能等形式进行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着,但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0七上·莲湖期中)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某鱼塘(人工建造)里的一条食物链中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别 A B C D E
DDT含量(ppm) 0.07 82 3.5 164 0.5
(1)写出A、B、C、D、E这五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
(2)从表中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多少可以知道,其中生产者是 (填表中字母)。
(3)污染使鱼塘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的 (填“强”或“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的成分较 (填“简单”或“复杂”)。
【答案】(1)A→E→C→B→D
(2)A
(3)自动调节
(4)弱;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表中五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食物链为:A→E→C→B→D。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食物链A→E→C→B→D中,A为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污染使鱼塘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4)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的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的成分较简单。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基础卷)第一单元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桂林期末)在一片刚插秧不久的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昆虫→青蛙→蛇,如果施放农药过多,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蛇 B.青蛙 C.昆虫 D.水稻
2.(2023七上·桂林期末)下列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上所有的植物
B.草原上所有的微生物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D.草原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3.(2023七上·亳州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B.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D.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
4.(2023七上·伊通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5.(2023七上·绿园期末)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是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将核污水排入海中,则这条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 C.小鱼 D.大鱼
6.(2023七上·紫金期末)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7.(2023七上·朝阳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8.(2023七上·南海期末)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准备了玻璃瓶、池塘水、螺蛳、小鱼、河沙,他还必须补充的是( )
A.自来水 B.金鱼藻 C.乌龟 D.石头
9.(2023七上·惠城期末)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 B.美丽的金山湖公园
C.农家小院 D.寒溪河中所有的生物
10.(2022七上·宝应月考)一根朽木上生长有蘑菇、苔藓、蚂蚁等,其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朽木 B.蘑菇 C.苔藓 D.蚂蚁
11.(2022七上·宝应月考)假定在一个由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数量将会 ( )
A.迅速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
C.缓慢上升 D.先上升,而后下降
12.(2022七上·青岛期末)如图中A表示的是某种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那么B最可能代表的是( )
A.鹰的天敌数量变化
B.被鹰捕食的生物数量变化
C.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变化
D.与鹰有合作关系的生物数量变化
13.(2022七上·江城期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细菌真菌共同构成完整生态系统
B.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小荷、蜻蜓和鸥鹭都属于水生生物
C.荷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的气腔,与水生环境相适应
D.荷塘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非生物因素
14.(2022七上·崇仁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该食物网中共有三条食物链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15.(2022七上·淅川期中)如图是某闭环生态农场中的食物网关系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有三个营养级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C.虫从果树和庄稼获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分别流向鸟和鸡
D.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鸡吃蜗牛、虫越多,农场主收益越高
二、读图理解题
16.(2023七上·中山期末)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一条食物链由4种生物(代号分别为甲、乙、丙、丁)组成。图二是甲、乙、丙、丁体内能量总量的柱状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但没有出现在图一中的生物成分是 者。此外,生态系统中还要有非生物部分,例如 (写出一种即可)。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有机物是由 者制造的。
(3)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图二中,丙代表的生物是 ,丁代表的生物是 。
(4)鹰和蛇都以鼠为食,说明鹰和蛇之间存在 关系;此外,鹰和蛇还存在 关系。若大量捕杀鹰,蛇的数量将出现波动,然后又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0七上·莲湖期中)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某鱼塘(人工建造)里的一条食物链中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别 A B C D E
DDT含量(ppm) 0.07 82 3.5 164 0.5
(1)写出A、B、C、D、E这五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
(2)从表中五种生物体内DDT含量多少可以知道,其中生产者是 (填表中字母)。
(3)污染使鱼塘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的 (填“强”或“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的成分较 (填“简单”或“复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变化的规律: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水稻→昆虫→青蛙→蛇”这个食物链中,蛇是最高级消费者,故如果施放农药过多,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蛇。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2.【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草原上所有的植物,植物属于生产者,缺少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草原上所有的微生物,微生物是分解者,缺少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动物是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是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草原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生态瓶中含有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其中河水、池泥、光为非生物部分,水藻为生产者,植食性小鱼为消费者,河水、池泥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B不符合题意。
C.该生态瓶中不仅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分解者等,C符合题意。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应保持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一般是光能,所以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传递效率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能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丁、甲、丙、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甲→丙→乙,所以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的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键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少,含能量越多,营养级越低,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越多,含能量越多。
5.【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最高营养级是大鱼,所以大鱼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可见,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7.【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的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弱。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里含有的生物种类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故答案为: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
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玻璃瓶、池塘水属于非生物部分,螺蛳、小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河沙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所以,某同学为制作生态瓶还必须补充的是生产者——金鱼藻。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我们的整个校园,既包括了校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
B、美丽的常新公园,既包括了公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
C、农家小院,既包括了农家小院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
D、寒溪河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10.【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朽木属于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朽木上生长的蘑菇是真菌,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符合题意。
C.苔藓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不符合题意。
D.蚂蚁是动物,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11.【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草→鹿→狼,如果把狼杀绝,鹿会因为没有天敌数量快速上升,接着,鹿会因为食物不足,数量下降,直到趋于一个动态的平衡。故鹿群数量将会先上升,而后下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有的生物出生,有的死亡,有的迁入,有的迁出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1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图中B的数量大于A;由图明显可知,两种群其中之一的增加导致另一种数量下降,而后者数量下降又导致前者减少,A的变化随B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B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细菌真菌只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小荷、鸥鹭都属于水生生物;蜻蜓属于陆生生物,B不符合题意。
C.莲的根状茎和叶柄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与水生环境相适应,C符合题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荷塘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4.【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图中生物,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中有3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B正确。
C.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4)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后,开始在生态系统中以化学能、热能等形式进行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
15.【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有三个营养级,A正确。
B.通常,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
C.虫从果树和庄稼获取的能量最终去向有:虫本身的呼吸消耗,流向鸟和鸡,流向分解者,C错误。
D.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鸡吃蜗牛、虫越多,能量更多的流向了鸡,因此农场主收益越高,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6.【答案】(1)分解;光照、温度等
(2)太阳能;生产
(3)5;鼠;鹰
(4)竞争;捕食;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的草是生产者,鼠等动物是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但没有出现在图一中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此外,生态系统中还要有非生物部分,例如光照、温度等。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太阳能储存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是由生产者制造的。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图二可知,甲是生产者,储存的能量最多,丁的营养级最高,储存的能量最少,形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所以图二中,丙代表的生物是鼠,丁代表的生物是鹰。
(4)鹰和蛇都以鼠为食,说明鹰和蛇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此外,鹰以蛇为食,还存在捕食关系。若大量捕杀鹰,蛇的数量将出现波动,然后又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分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3)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后,开始在生态系统中以化学能、热能等形式进行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着,但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7.【答案】(1)A→E→C→B→D
(2)A
(3)自动调节
(4)弱;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表中五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食物链为:A→E→C→B→D。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食物链A→E→C→B→D中,A为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污染使鱼塘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4)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的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的成分较简单。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