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刈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8 15:0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另一篇描写农民劳作的诗歌
——《观刈麦》这首诗大家知道写什么的吗农民耕作的辛劳观刈麦白居易观 刈 麦作者背景目标重点朗读感知赏析拓展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yì)麦,就是看割麦子.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反复诵读。
2、感知诗意,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诗歌以提高鉴赏力。教学目标返回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诵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朗读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劳动的人送饭烧,烤l?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精读课文感知诗意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苦农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 用手握着bǐngbì 精读课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ēngyàn精读课文竟然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里人们加倍繁忙.昨夜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竹篮盛的饭菜,小孩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汉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筋疲力尽仿佛还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穷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旁边.她右手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们相互诉说:“因为缴纳租税,家里的田地都卖光了,只好拾这麦穗充充饥肠.”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我有什么功业德行,却从不从事农业生产?—年领取三百石米的薪俸 ,到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感到惭愧,整日不能淡忘.译文1、本诗描述的事情发生在 (季节),
从“ ,
”可知。夏季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思维拓展: 2、 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反映农民恶劣劳动环境的句子是:
,
。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气返回 4、描写农民收麦筋疲力尽却希望夏日更长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但惜夏日长力尽不知热返回5、全诗写了三个典型事例是什么?①送茶送饭
②烈日割麦
③抱子拾穗 6、“贫妇人”、“抱子”“秉遗穗”、“悬敝筐”的原因是什么?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返回 7、面对农民的艰辛、贫困,作者感慨万千,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的感慨?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对农民的同情
  白居易在诗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观刈麦》的写作特点:, 1、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
例如:描写刈麦场面的四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记叙拾麦贫妇人诉说的四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最后,诗人对自己“曾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2、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诗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小结:朗读并背诵课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把<<观刈麦>>改写
成现代文.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