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新中考历史冲刺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新中考历史冲刺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5 21: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南省娄底新中考历史冲刺卷(二)
满分:7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取得这种进步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个时间是( )
A.公元前20世纪后期 B.公元前20世纪前期
C.公元前21世纪后期 D.公元前21世纪前期
3、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杜甫)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5、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人物与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
A.宋应星——《齐民要术》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徐光启——《天工开物》 D.贾思勰——《农政全书》
6、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
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④封建社会高度繁荣时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 D.①②③
7、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8、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9、下图漫画描绘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载歌载舞,中国充当局外看客的场景。它反映了 ( )
A.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消失 B.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0、可以说,当时起义军退向井冈山,旨在避开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的攻击,却寻找到自己生存发展之路。材料中的“路”指的是 (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以城市为中心
C.枪杆子里出政权 D.农村包围城市
11、下列有关解放后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农民脱贫走向小康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等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创造了伟大的(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抗战精神
13、欧洲中世纪兴起的大学和走向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相比,两者共同之处是
A.奠定欧洲法学基础 B.促进东西方经济往来
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
14、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贵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
A.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5、1851 年在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女王的思想反映了当时英国人自豪的心情。这种自豪主要源于英国( )
A.首先兴起文艺复兴 B.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6、时间镌刻历史的年轮。假如从今年算起倒退两百多年,你到海外去视察,那么你所了解的有可能合乎历史事实的是( )
在英国,蒸汽机车拖着很多车厢在铁轨上奔驰
在法国,很多工人怀着悲伤的心情在唱《国际歌》
在美国,南北内战打得正是激烈
在南美洲,玻利瓦尔等人领导的反殖民统治斗争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17.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与“它的精神”相符合的是 (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内战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8、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19、如果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首先应关注的是
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宜言》 D.日本投降书
20、 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经济援助方案有两个重要的战略目标:第一,控制西欧社会的命脉;第二,将西欧社会绑在‘冷战'的战车上。"这个“方案”是指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22、“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北京奥运会会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请问,“地球村”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
A.政治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23、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几次大移民运动,其中“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元明、清 B.元、明清 C.南宋、元 D.南宋、明
24、盘底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重大战役,哪一战役中,20万将士壮烈殉国,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 )
长沙会战1939-1942 B. 常德会战1943
C. 衡阳保卫战1944 D.湘西会战1945
25、湖湘历史名人群星闪耀。下列不属于湖南籍的是(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罗盛教 D.雷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
26、(18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材料三:唐太宗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也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喂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
材料六: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2分)
秦汉的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2分)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执政理念的。(4分)
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分别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3分)
(5)明清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6)根据材料五可知,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2分)
(7)探究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哪些特点?(3分)
27.(1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的民用企业一例。(2分)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则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侮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民族危机刺激”指的是中国在哪一战争中的失败?“公车上书”拉开了哪一救亡图存运动的序幕?(2分)
材料三 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使中国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新知识分子”是怎样来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分)
(4)综上所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分)
28、(11分)治理国家离不开民主与法治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和玛丽加冕
(1)威廉和玛丽通过哪一事件获得王位?在他们统治时期,哪一政治体制在英国逐渐确立起来?(3分)
材料二 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2)材料二体现的是美国哪部文献的主要内容?该文献内容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如何评价该文献?(4分)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治国方略的重要措施,包括总则、三编,共2 281条,它确认了资产阶级财产所有制的原则和自由、平等的原则,肯定了新的土地关系,维护并保障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新的雇佣关系,对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影响。(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与法治关系的认识。(2分)
29.(10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是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2)请从“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事件中选取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简要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120)(8分)
附本卷答案:选择题 1--5 CDBBB 6--10 CBABD 11--15CCDDD
-20 DDBBA 21--25 BCABA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2)秦朝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执政理念:任用贤才;以民为本 举例:①重用魏征等人;②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税。
(4)朱元璋;秦朝设立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5)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6)军机处
(7)特点:①相权 ( http: / / www. / s q=%E7%9B%B8%E6%9D%8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 ( http: / / www. / s q=%E7%9A%87%E6%9D%8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不断加强;②地方权利 ( http: / / www. / s q=%E6%9D%83%E5%88%A9&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 / / wenda. / q / _blank )被分割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③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1)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
(2)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3)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4)从学科学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28、(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
(2)1787年美国宪法;“分权制衡”;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该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3)《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推广到广大被征服地区,从而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4)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29、(1)新中国成立
(2)观点1: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
论述: 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通道转兵、四渡赤水的灵活作战,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悲壮,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嚼菜根的苦难经历,磨练了党和红军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信念坚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长征精神是历史赋予的财富,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130字)
观点2: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
论述: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取得伟大胜利。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刷了百年屈辱,重拾起民族尊严,树立起国际威望,为中国革命开创新局。所以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140字)
观点3: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论述: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重庆谈判寄托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信仰与理想;是民心的胜利,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离不开人民群众踊跃参战与大力支前;是战略的胜利,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和平解放北平,渡江总攻歼残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胆识、智慧、胸怀与伟力。所以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