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2 Onwads and upward单元教学规划(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2 Onwads and upward单元教学规划(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08-15 18:4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外研选择性必修B1U2 Onwards and Upwards
单元教学规划
一、单元整体简介
1. 单元话题:Onwards and upwards 2.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3. 文本解读:本单元介绍了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如 Stephen Hawking、Nelson Mandela、徐悲鸿、J. K. Rowling、J. D. Salinger、Bront 姐妹及 Helen Keller 等,讲述了他们在人生中遭遇的各种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面对困境、迎接挑战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培养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毅力和品质,并通过与他们的对比,学会感恩,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单元语篇整合
三、单元课时规划
课时安排内容活动1-2课时话题词汇预习、讲解、背诵、听写3-4课时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热身、阅读、语言点讲解5-6课时Using language语法学习与讲解,词汇深入运用,听说训练7-8课时Developing Ideas读写结合,评价以及语言点讲解9课时Presenting Ideas小组合作,个人练习,复习掌握10课时Project+ Reflection小组合作,深层内化与产出,评价与反思单元检测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能够围绕本单元的主题语境内容,基于单元提供的诗歌、对话、日记、图表、散文等多模态语篇,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能,读懂本单元介绍人生经历、人物品质及人生态度的相关话题; 听懂并谈论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遭遇表达关切与安慰的相关话题;恰当使用所学词汇与表达描述和介绍人物生平,讲述人物故事及自身经历。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中外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会做人做事,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 能够多维度地看待事物,将困境看作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树立“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 (三)思维品质目标: 能够运用单元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并联系自身实际,有逻辑地与他人分享亲身经历,实现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与迁移。 (四)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单元所提供的反思性和评价性问题,不断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有关积极人生态度的词汇及相关表达;学习表达积极或消极态度的英语习语,找到更多类似的习语,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英语习语;引导学生关注语用功能,学会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安慰,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相关表达。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主题,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形成面对困境不妥协、面对失败不放弃的积极人生态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范文和亲身体验残障人士的感觉,描述体验残障人士生活时遇到困难的过程和感受,从而学会感恩,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发现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及区别,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虚拟语气、倒装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新学表达描述残疾体验经历,完成习作。
六、课时设计
第1、2课时
单词预习检测(英汉互译)+词汇讲解(利用维克多维词课堂)
第3、4课时(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一)内容分析 Starting out活动1呈现了一段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介绍了 Stephen Hawking, Nelson Mandela和徐悲鸿在人生中遇到的困境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活动2请学生阅读《不要放弃》这首小诗,然后理解诗歌主题及内容,并就诗歌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板块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为接下来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做铺垫和预热。 Understanding Ideas 本板块呈现了一篇体现单元主题的课文,语篇类型为论说文。课文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了几位卓越的作家曾被拒稿的经历和他们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论述了仅靠天赋不足以获得成功, 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一道理。读前的导入活动要求学生提前在网络上捜索三位作家的资料,然后将人物与所给信息进行匹配,旨在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语篇内容,为课文学习做铺垫。读中活动请学生分别找出每位作家要克服的困难。读后活动则通过理解主旨大意、分析逻辑结构和开放性问答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赏析课文,探究主题意义,培养思维能力。 (二)课时目标 1. 带领学生观看视频,理解视频的主旨大意,从视频中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 2.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诗歌内容,发现并归纳促使优秀人物走向成功的共性原因,感知他们在挫折面前永不言弃的精神,引发对“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话题的初步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主题,并就诗歌主题和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初步赏析诗歌。 3. 引导学生略读课文,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总结并叙述三位作家的代表作以及他们在投稿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知文章的语篇结构及语言特点,学习和掌握语篇中与话题相关的表达,并运用所学表达进行交流; 4. 帮助学生基于文章内容,从三位作家的成长故事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加深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Activity 1 Watch & answer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三位名人的人生经历,初步导入话题。(在该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单元标题的初步思考。) 第一步:根据视频脚本的内容,带领学生做“人物竞猜” 游戏。教师可将视频文本中描述三个人的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和提取,然后逐一展示这些关键信息,请学生说出与信息匹配的人物的名字。本步骤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视频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提示 以视频中介绍的第一个人物Stephen Hawking为例,教师可以提取与他相关的以下关键信息,并逐句展示。请学生分组抢答,最先正确说出人物名字的小组获胜。 a.He w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scientists. b.He devoted himself to research. c. He suffered from a disease that affected his muscles. d.His boo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was a best-seller. 第二步:播放视频,请学生回答问题1(其中询问他们是谁的问题可改为检查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第三步:再次播放视频,请学生回答问题2。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可多播放几遍视频。 第四步:全班核对答案。 Activity 2 Listen, read & answer 教师带领学生探讨诗歌的含义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意义,分析话题内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做铺垫和预热。 第一步:播放诗歌录音,带领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主题,回答问题1。 第二步:学生分组,找出诗歌中影响理解的单词、短语并判断其意义,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也可作为课前预习自主解决)。 第三步:引导学生赏析关键性语句,思考其深层含义,回答问题2。 第四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总结诗歌主题,探讨遇到困难时应该采取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回答问题3。 Activity 3 Research, match & share 教师通过读前活动鼓励学生做课前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第一步:鼓励学生课前预习,通过网络搜集有关三位作家生平事迹及成就的资料。 第二步:请学生浏览书中的图片和信息,尝试完成图片与信息的匹配,并说明匹配理由。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三位作家的生平及成就,并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Activity 4 Read & find out 教师引领学生带着任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步:请学生通过读标题和首尾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验证读前的预测并完成活动2。 第三步:请部分学生分享答案并阐述理由,教师酌情进行讲解,引入课文学习。 Activity 5 Read & choose 教师可通过此活动检验学生初读课文后对课文主旨大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一步:请学生阅读选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出最佳标题,同时能够阐述理由并能从文中找到相应语句支持所选选项。 第二步:请学生分组讨论答案并阐述理由,全班核对答案。 Activity 6 Read,organize & complete 教师可利用此活动,引导学生从语篇结构入手,进一步解读课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本活动中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深层理解语篇、探究主题意义的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第一步:请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回答下列问题,归纳总结课文结构和段落大意。 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第二步:请学生分组绘制课文结构图,然后与学生用书活动4中的结构图进行对比。 第三步:请学生精读课文,根据活动的要求,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补全结构图中缺失的信息。 第四步(适合程度较好的班级或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语篇的结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哪些文章可以使用这样的语篇结构: 第五步:各小组讨论并回答结构图下方的开放性问题,然后各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Think & Share 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意义,提高思辨能力和自身领悟能力,实现阶段性自我反思。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本环节问题的答案。 第二步: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展开自由讨论。 Language points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本版块的知识点 2. 绘制一份思维导图描述你或他人在追梦过程中受阻的过程和结果
第5、6课时(Using language)
内容分析 语法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两个小语段分别讲述了因 意外事故失去双臂的刘伟自强不息, 最终取得《中国达人秀》冠军的励志故事,以及Jamie Wells参加美国童子军的经历。词汇部分的话题为“看事情光明的一面”,首先通过几段小对话呈现与人生态度相关的表达,然后通过一个小语段介绍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意义。听说部分呈现了一段对话,内容为一名学生鼓励在全国演讲比赛中失利的另一名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振旗鼓。本板块帮助学生深度聚焦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在真实语境下进行思考并运用语言,全方位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及区别,并在真实语境中运用; 带领学生学习并运用英语习语表达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找到更多类似的习语,理解这些英语习语的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语用功能,学会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安慰,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相关表达。 教学过程 Activity 1 Look, answer & summarize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总结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及区别。教师仅作为辅助者、监督者,为学生提供支持性信息。 第一步:请学生朗读例句,关注粗体部分,然后回答书中的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及区别。 第二步:教师帮助学生补充高中阶段涉及的既可以接不定式作宾语,又可以接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形式的用法及区别。 第三步: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动词接动名词和接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及区别。 第四步: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检查自己的答案,全班核对答案。 Activity 2 Read & complete 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下运用新学语法知识,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第一步:学生独立阅读文段,掌握大意,并根据所学知识用括号中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第二步:请个别学生朗读完整文段,全班核对答案。 Activity 3 Write a report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美国童子军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一步:学生独立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大意。 第二步:请个别学生转述短文大意。 第三步:学生运用所给动词改写短文,注意动词后接的非谓语动词的形式。 第四步:请个别学生朗读改写后的短文,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Activity 4 Work in pairs & share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所学知识,运用新学语法结构和相关表达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故事。 第一步:学生两人一组,分享个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的故事,在分享故事时,尽可能使用动词后接动名词或不定式作宾语的结构。 第二步:请个别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自信、自强的品质。 Activity 5 Listen & match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看”“听”等技能,将图片下的英语习语与对应的文字叙述进行匹配,进而理解英语习语的含义。 第一步:在听力活动之前,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片及各图片下的英语习语,猜测每个习语的意思。 第二步:播放录音,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尝试理解各图片下习语的含义并完成意思匹配。 第三步: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核对答案并速记暗示习语含义的相关信息。 第四步:全班核对答案,如有疑问,可请学生根据速记内容解答疑惑。 Activity 6 Complete & add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语分类巩固所学英语习语。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活动5中的习语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并查找资料补充更多习语。 第二步:请个别小组派代表展示答案和补充的习语,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Activity 7 Read & answer 教师请学生阅读与话题相关的小语段,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熟悉话题并拓展知识,为接下来的听说活动做铺垫。 第一步:请学生阅读语段,理解语段大意。 第二步:请学生分组讨论活动中两个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请小组代表陈述小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Activities 8-9 Listen, number and complete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图片排序和语段填空,把握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和细节内容,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完成活动9, 熟练运用话题语言。 第一步:在听力活动之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描述图片,并猜测对话内容。 第二步:播放录音,请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将图片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完成活动8。 第三步:请个别学生分享答案,全班进行核对。 第四步: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进行速记,补全活动9中的日记内容。 第五步:播放第三遍录音,请学生核对答案。 第六步:请个别学生朗读补全后完整的日记内容,全班核对答案。 Activity 10 Discuss & complete 教师通过列举、总结和归纳英文表达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与话题相关的表达的语用功能。 第一步:带领学生熟悉书中给出的两类语用功能,说说自己了解的相关表达。 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并将书中所给的表达进行分组,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第三步:请个别学生朗读答案,全班进行核对。 Activity 11 Work in pairs and act out 教师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表达,并在活动完成后,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活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一步: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个情境,编演一段对话。 第二步:请几组学生在全班展示对话,教师进行点评。 第三步:请学生思考并总结交际活动中大家使用的表示关心和安慰的英语表达,全班一起核对。 (四)课后作业 1. 总结动词不定式和现在分词做宾语的用法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2. 写一篇小短文说明你或者他人是如何look on the bright side的。
第7、8课时(Developing Ideas)
内容分析 本板块呈现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单元主题的课文,语篇类型为散文,节选自Helen Keller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介绍了失明的Helen Keller希望自己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想用这三天的时间去观察世界,去看她想看的人和物。读写部分的范文讲述了作者在漆黑的餐厅模拟盲人用餐的一次经历,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范文,理解并体会残障人士遇到的挫折与磨难,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描述经历。本板块旨在启迪学生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清晰叙述Helen Keller三天的愿望,理解并运用虚拟语气、倒装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主题,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形成面对困境不妥协、面对失败不放弃的积极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范文和亲身体验残障人士的感觉,描述体验残障人士生活时遇到困难的过程和感受,从而学会感恩,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Activity 1 Look & answer 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表,预测课文内容,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引入话题。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Starting out板块的视频内容,鼓励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科学家Hawking的生平及其身残志坚、探求科学的精神,引出本课话题。 第二步:请学生阅读学生用书中的图表,理解这些图表所传达的信息,回答问题1。 第三步:请部分学生回答问题1, 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步:学生分组讨论问题2的答案。 第五步:请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Activity 2 Read & find 在读中活动中,教师请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并带着任务快速阅读课文,找到关键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步:学生分组,各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预习成果,对主人公Helen Keller的生平及成就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二步:请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熟悉课文背景知识。 第三步:请学生带着任务速读课文并完成任务。 第四步:请部分学生分享答案,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Activity 3 Read & choose 教师可以利用本活动检验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情况。 第一步:学生再次浏览文章,通过关注首尾段,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完成活动3。 第二步:请个别学生分享答案并说明原因,全班核对答案。 Think & Share 教师鼓励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 开展说的活动,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思考,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两篇主课文之间的联系,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总结。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本环节问题的答案。 第二步: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展开自由讨论。 Activity 4 Read, answer & make sentences 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进一步赏析课文,进行观点表达。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摘选岀的句子的含义,并回答书中的问题1和2。 第二步:小组讨论排比修辞的特点,并结合汉语知识,与教师一起就排比修辞在英语和汉语中用法的异同进行赏析。 第三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赏析排比修辞手法。可以通过请学生续写以下段落,帮助学生掌握排比的修辞手法。 Activities 5 Work in groups & give a talk 教师利用本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点表达、语言运用和思维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活动后的过程性自我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及时评价、查漏补缺和互助学习的习惯。 第一步:请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摘出的句子的含义, 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 重新分成同意或不同意句子观点的若干组。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完成活动中填表格的任务。 第三步: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第四步:请学生反思并总结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Activity 6 Read & answer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范文熟悉写作内容,掌握相关表达, 为接下来的写作活动做铺垫。 第一步:学生阅读范文并回答学生用书中的三个问题。 第二步: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全班核对答案。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描写经历时应包含的要素,如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人物的感受等。 第四步: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Activities 7-8 Act, make notes , write & evaluate 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用书中提供的内容和结构,充分利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技能和策略进行创作与互评。 第一步:教师设计场景,比如“盲人旅行”等,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残障人士的生活。 第二步:请其他学生采访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向他们提问并做好记录。学生也可以釆访班级内曾受过外伤的学生,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第三步:学生根据采访结果或个人感受,发挥想象力,按照学生用书中的要求写一篇作文。 第四步:请学生两人一组,为同伴的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步:请个别小组分享完善后的作文,教师根据语言的准确性、文本的连贯性以及表达的得体性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 选择一:完善上述作文 选择二:选择并思考其他的残障情况,写一篇相应的文章 Language points
第9课时(Presenting Ideas)
内容分析 本板块要求学生思考两种观点: 若努力之初就失败了,是应该继续坚持同一个目标,还是应该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然后寻找充足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并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本板块旨在通过观点的思考与表达,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相互合作,展示个性,充分表达自己对单元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本板块的学习,更深入地理解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另辟蹊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帮助学生熟悉辩论的流程,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表达方式,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搜集论据,通过合理分工、协作完成辩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Activity 1 Read & explain 教师请学生阅读活动1中给出的两种观点,思考每句话的含义。 第一步:请学生分组讨论对两种观点的理解。 第二步: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 Activities 2-4 Group work to debate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在关注语言表达的同时,注重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逻辑性。 第一步:统计学生支持哪一种观点,然后按此标准将学生重新分组。 第二步:学生在组内讨论,共同思考支持观点的理由并搜集相关论据支持论点,完成活动2的表格。 第三步:学生关注活动3所给的提示,确认组员分工,共同撰写辩词,思考对方辩手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会用到的实用表达与结构。 第四步:每组选出三至四位辩手,教师充当裁判,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第10课时(Project + Reflection)
(一)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项目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开展调研,搜集名人或身边的普通人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对单元主题做进一步的延伸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调研与动手能力。 (二)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调研方法和技巧,选择合适的途径开展调研;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分工,图文并茂地呈现一个励志故事; 3. 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励志精神,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 Investigate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途径开展调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第一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名人或者釆访身边的人, 搜集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故事,记录他们是如何面对挑战与克服困难的,并总结这些故事 的激励人心之处。 第二步:学生分组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Plan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确定分工,并准备相关材料。 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本组想写的故事及故事包含的要素,为写故事做好准备。 第二步:小组讨论并确认分工,包括故事的创作人、视觉材料的搜集人、幻灯片的制作者和故事的讲述人等。 Create 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分工协作,开展具体的实施工作。 第一步:请学生根据计划和安排,首先完成文本的撰写和图片的搜集活动。 第二步:各小组将文本和图片匹配起来,并加入一定的设计元素,按之前的分工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督促,并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步:各小组进行排练,并根据幻灯片顺序完善报告的细节内容。 Present 教师引导各小组完成故事的讲述,并做进一步的完善。 第一步: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故事,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 第二步:请学生说一说各个故事中激励人心的地方。 第三步:师生共同评选出最激励人心的故事。 Reflection(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能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和结束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做出评估和分析,对自己的优缺点和得失做出反思,并与教师沟通改进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根据中的评价内容评估自己的学习表现。 第二步:请学生总结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内容。 第三步:请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第四步:请学生根据结果及时与教师交流,探讨改进方法,优化学习策略。 单元测试(也可放在project之前) 教师可使用与本单元配套的同步测试题库,根据学生水平和实际教学情况自主组卷,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本单元的试题围绕“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一话题,从听、说、读、写和语言知识五大维度展开,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教师可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同时,该测试结果也可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
完成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检测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撰写教学总结。 通过单元教学,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关于人物品质及积极人生态度的语言表达?能否听懂并利用所学词汇与表达对他人的遭遇表达关切与安慰?能否通过对文本语言结构的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能否对某一个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充分论证原因?能否运用单元所学知识恰当描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以及自己战胜困难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达成上述目标?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具体有何改进方法? 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能否了解并学习中外优秀人物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能否联系自身实际,树立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达成上述目标?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具体有何改进方法? 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能否正确看待事物,将困境看作新的机遇和挑战 能否了解在人生遭遇困境时,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从而主动进行思考 能否学习优秀人物面对困境时不畏艰难、 勇往直前的精神?能否通过学习联系自身实际,并从学习中获取面对挑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达成上述目标?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具体有何改进方法? 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能否了解中外优秀人物的经历和事迹,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否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否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达成上述目标?有何需要改进之处?具体有何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