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素养综合检测 (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素养综合检测 (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鲁教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5 22: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素养综合检测
中国的自然资源
满分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22年2月2日晚,北京冬奥会的冰壶项目比赛率先拉开战幕,中国队在冰壶混双比赛中对阵瑞士队。冰壶作为一项冰上运动对于材料有特殊的要求,苏格兰是已知的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最好的产地。据此,完成1—2题。
1.(2022独家原创)制造冰壶的花岗岩属于(  )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2.(2022独家原创)按照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分类,下列与“花岗岩”属于同一类的资源是(  )
A.耕地 B.草场 C.冰川 D.石油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3—5题。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表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 1/2 小于 1/2 2/5 1/4 1/3
3.(2021湖南邵阳中考)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   ②水资源   ③汽油④水电   ⑤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
4.(2021湖南邵阳中考)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地区分布不均
C.水资源利用合理
D.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5.(2021湖南邵阳中考)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节约意识
B.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
  梭梭树根系发达,叶片呈鳞片状。每一株成年的梭梭树,其发达的根系至少可以固定10平方米的土地。当它们连成片时,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如图示意某省区梭梭林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2021山东青岛中考)在荒漠中种植梭梭树的主要目的是(  )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保护农田
7.(2021山东青岛中考)图中景观最可能位于的省区是(  )
A.云南省 B.黑龙江
C.台湾省 D.内蒙古自治区
河口海岸水库是指修建在河口或者海岸地区的水库,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堤坝分隔海水与淡水,从而达到蓄积淡水的目的。据此完成
8—9题。
8.(2021广东中考)适合修建河口海岸水库的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是(  )
A.晋 B.沪 C.藏 D.湘
9.(2021广东中考)与长江三峡水库相比,河口海岸水库(  )
A.发电功率大
B.方便内河航运
C.防洪效益好
D.便于城市供水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2021湖南常德中考)南水北调主要是缓解我国水资源(  )
A.季节变化大的问题B.东少西多的问题
C.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D.北多南少的问题
11.(2021湖南常德中考)为了向北方调更多的水资源,必须扩大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这样可能带来(  )
A.需要移民的人数增加
B.汉江下游径流量增加
C.长江航运量下降
D.水库以上水流更加湍急
  读“中国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统计表”,完成12—13题。
排名、占比 资源 总世界排名 人均世界占比 北方占比 南方占比
耕地资源 4 40% 60% 40%
水资源 6 25% 20% 80%
12.(2020陕西中考)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C.水资源 D.森林资源
13.(2020陕西中考)关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说法错误的是(  )
A.总量均居世界前列
B.人均占有量较少
C.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水资源南多北少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大量进口石油,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如图示意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2021福建厦门期末)从能源的分类看,石油
属于(  )
①可再生能源 ②非可再生能源③新能源 ④传统能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1福建厦门期末)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山区多,平原少
C.北部少,南部多
D.东部少,西部多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22天津耀华中学期末)(1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1)“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与   等矿产资源的大量使用有关。
(2)除植树造林外,同学们是否可以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一条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措施呢  。
(3)为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应有哪些转变 (提出一条即可) 。
17.(2022山东泰安岱岳期末)(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且“十四五”期间将沿用此主题。
材料二 图1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图2为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
图1图2 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
(1)土地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A、B、C、D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填字母)。
(3)造成A、B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观察图2,今后我国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      ,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至少两点)
18.(2021福建中考)(11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分别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武汉市长江径流量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     、石家庄到达     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
(2)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    ,具有    、    、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3)武汉地处长江    (上游/中游/下游)河段,    (季节)径流量大。
(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写出一项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19.(2020云南蒙自二模)(7分)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径流带分布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由“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修建水窖
D.节约用水
(2)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可知,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    (均匀/不均匀),①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以    为主的耕地,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3)界线A与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区域,水资源    (丰富/缺乏)。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B 岩石属于矿产资源。
2.D 花岗岩与石油都属于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3.D 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4.C 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不合理的现象。
5.D 对于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应做到合理而有节制地开采。
6.A 梭梭树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带,在荒漠中种植梭梭树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
7.D 梭梭树主要分布在干旱的沙漠地带。云南省、黑龙江省和台湾省无沙漠景观,内蒙古自治区降水少,有沙漠景观。
8.B 由题目可知,河口海岸水库是位于河口或海岸地区的水库,选项四个省区中,只有沪(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建河口海岸水库,其余三个省区位于内陆。
9.D 与长江三峡水库相比,河口海岸水库能够更好地蓄积淡水,便于城市供水。
10.C 该工程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11.A 扩大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可能需要移民的人数增加、汉江下游径流量减少,但不会影响长江的航运量,也不会使水库以上水流更加湍急。
12.B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短期内不能更新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等。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13.C 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而水资源南多北少。
14.D 石油是矿产类资源,属于非可再生的传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
15.A 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少,平原多;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二、综合题
16.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煤炭 (2)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3)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如:少开一天车,少用一次性筷子,等
解析 (1)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量使用有关。(2)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努力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少开一天车,节约用电,少用一次性筷子,等。
17.答案 (1)可再生 (2)D (3)降水的差异 (4)逐渐减少 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因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解析 (1)土地资源可循环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2)草地最适宜发展畜牧业。(3)A为水田,B为旱地,A区域降水多,B区域降水少,造成两地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地降水的不同。(4)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而在耕地利用中又存在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破坏现象,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也使得我国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18.答案 (1)郑州 北京 (2)三峡工程 防洪 发电 (3)中游 夏季(或夏秋季) (4)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水污染等。(答其中一项即可)
解析 (1)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向北经郑州、石家庄到达北京和天津等省级行政中心。(2)A处建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即三峡工程,该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3)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河段,夏季径流量大。(4)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应从我做起,生活中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有: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水污染等。
19.答案 (1)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A (2)不均匀
水田 林地 (3)400 (4)缺乏
解析 (1)由“我国径流带分布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2)读图,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①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3)界线A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4)读图可知,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区域属于缺水带,水资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