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概念;2.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能利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能通过小组探究,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三个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5.了解相关的消防安全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及其探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及其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知道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能否把这些燃烧的现象填入课本P92表4-1中,然后总结特征得出燃烧的概念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
燃烧是 。
2.物质燃烧的条件:① ② ③ 。
3.灭火的原理有:① ② ③ ,
着火点是指 。
二、预习展示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2、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3、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4、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材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可以降低着火点 B、散热的速率快
C、木柴是可燃物 D、使柴禾与空气充分接触
5、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使火焰熄灭
C、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6、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油井被炸燃烧,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杆着火点高
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 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目标一、燃烧的条件
【交流与讨论】
要发生燃烧这种现象需要有哪些条件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试着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①酒精和水两种液体,哪种能被点燃?
②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
③怎样才能使小木棍燃烧,,为什么?
归纳总结: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 (2)
(3) ,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改变(填“能”或“不能”)
④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手帕烧不坏之谜:
【小结】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条件(火三角):
火
【交流与讨论】
1、如何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2、你能解释化学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的原理吗?
【观察与思考】火灾的图片
目标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活动与探究】点燃一支蜡烛并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
【交流与讨论】
1、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2、生活生产中有哪些灭火事例?用了哪些灭火方法?
【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
、 。
【交流与讨论】如果你不幸身处火场,如何自救?
【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达标检测】
1.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发生火灾时,下列自救方法中①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离;④撤离时,可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离开。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6.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解析:A、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B、现象①是因为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故B正确;C现象②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现象③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因此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D、水中上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2.解析: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答案:B.
3. 解析: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
答案:B
4. 解析:①室内起火时,不应立即打开门窗,因为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含量,使火势更旺,故错误;
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以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对;
③不能跳楼,由于楼层很高,跳楼会造成可能更坏的结果,故错误;
④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烟尘,为了防止烟尘被吸入体内,用湿毛巾堵住口鼻,由于温度高烟尘会聚集在上方,所以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对.
答案:C
5.解析:现象①②不同是因为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①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故B正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故C正确;热水除了提供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错误.
答案:D.
6.解析:“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错误;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升高,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
答案:B.
7.解析:木桌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其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错误;开挖隔离带,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所以错误;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错误.
答案:B.
8.解析:(1)试验中的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燃烧首先要是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空气(氧气).
(2)火警电话是119,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3)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4)生活中常见的着火有:油锅着火、电线着火等.
答案:(1)可燃物;空气(氧气);
(2)119;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4)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