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3课 天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情境导入法、讲授法、讨论法。
情境导入
金田起义浮雕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
1、爆发的原因:
2.领导人:
洪秀全(1814—1864年)
广东花县人,多次科举未中。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分子。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者:
建号:
起义军:
1851年
广西金田村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南王:冯云山
天王洪秀全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节制
所封诸王
永安建制
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 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初建政权) →
永安北上(1852年春)→桂林(冯云山战死)→
长沙(萧朝贵战死)→
武昌→
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二、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失败
大获全胜
北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标志着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
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材料:定都天京后,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定都天京后,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三、天京陷落
天王宝座
材料:“洪秀全僻处深宫,诸王罕识其面。杨秀清自恃功高,朝见洪秀王立而不跪…… 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要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
北
北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三、天京陷落
天京事变:
时间:
概况:
影响:
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北杀害,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
天王洪秀全
重整国政
天王
洪秀全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天王洪秀全
三 、天京陷落
1856年
洪
杨
(1)逼
韦
石
(2)杀
(4)责
(6)走
(5)疑
(3)杀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安庆陷落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天京陷落
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什么?
总结归纳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曾国藩
李鸿章
华尔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历史影响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1851.1
1851.12
1853.3
1856.9
1864.7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重整国政
1853.3
最终失败
课堂小结
1、《清史稿》记载:“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
A.黄巾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人民抗英 D.义和团运动
2、据《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 闻之,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件造成了( )
A.太平天国走向衰落 B.洪秀全不理政事
C.北伐、西征失败 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课堂练习:
B
A
3.太平军初步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B
4.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C
5 .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它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B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C.它历经14年,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
D.它所击毙的洋枪队头目名叫华尔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