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快乐的午餐
课题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谁和谁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圆片(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过亲戚朋友的聚餐呢?课堂预设:学生:参加过。教师:瞧,小松鼠们正在举办快乐的聚会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主题图)课堂预设:学生1:我看到了松鼠,盘子,勺子…学生2:我看到了6只松鼠,6个盘子…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少信息!要吃午餐了,它们准备围桌而坐,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大家看一下,这些小松鼠准备的餐具合适吗 让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数一数,比一比吧!(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一样多。教师:同学们,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每只松鼠需要一个盘子,盘子够吗?(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盘子的比较图)用正方形纸片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教师小结:一只松鼠对应一个盘子,这样一个对一个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盘子够了。教师:像这样一只松鼠对应一个盘子,然后再作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如果答不出“一一对应容易比出谁多谁少”,教师要指出图中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告诉学生;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容易看出谁多谁少,教师就可以适当告诉学生这样一一对应地作比较,可避免重复数或漏数。2.两种物体比多少。教师:每只松鼠需要一把勺子和一个杯子,勺子够吗?杯子呢?(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小松鼠与勺子、杯子的比较图)用刚才的方法分小组试一试。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课件展示。教师小结:一个对一个地摆,勺子少了1把,勺子不够,我们就说“松鼠比勺子多,勺子比松鼠少”;杯子够了,还多1个,我们就说“松鼠比杯子少,杯子比松鼠多”。3.三种物体比多少。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能说一说杯子、勺子、盘子哪个最多?哪个最少吗?(出示课件:教材第14页最下面的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再用课件展示。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进行比较时居首位的。把三种物品一一对齐摆放,也就是一一对应,哪种物品摆得最长,哪种就最多;哪种物品摆得最短,哪种就最少。从图中可知杯子最多,勺子最少。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物体多少的,今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很多问题。同学们在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注意要把话说完整。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实物之间比较的问题。上面2个小题是让学生体会一样多。画“○”和画“△”时答案不唯一,如要求画“○”比4只小松鼠多,学生可以画5个、6个、7个......要求画“△”比6只小熊少,学生可以画5,4,3,2,1个,答案不唯一。2.课件出示教科书P15“练一练”第2题。本题是结合生活实例,再次体会一样多。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对于不同的比较方法都应给予肯定。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因此建议先帮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再进行解答。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15页练一练第3题、第4题。 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特别强调1只松鼠要对着1个盘子。用学具摆一摆,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能清楚地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思考和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一样多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最多 最少
教后反思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学数学,才会把数学学得更好。“小松鼠聚餐”的故事极富儿童情趣,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一个又一个游戏中让学生理解了“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最多”“最少”,体验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掌握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或三种物体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