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有几瓶牛奶
课题 9加几的进位加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凑十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好?(课件出示“凑十歌”,师生一起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同学们,我们年纪还小,每天都要喝牛奶来补充一些营养。看,笑笑正准备喝牛奶呢,她发现家里还有2盒牛奶,你能帮她数数每盒有几瓶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上面图)学生开始伸着小手认真地数,不一会儿就有举起小手的。教师:好,谁愿意说一说 课堂预设:学生:第一盒有9瓶,第二盒有5瓶。教师:跟他数的一样吗 课堂预设:学生:一样!教师(接着问第一个汇报的学生):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吗 学生:我就是一瓶一瓶数的。教师:你们都是一瓶一瓶数的吗 学生:我不是,我是两瓶两瓶数的,然后发现第一盒比10瓶少1瓶,第二盒刚好是10瓶的一半,所以是5瓶。教师: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是笑笑这时遇到了点小问题,她想知道家里一共还有几瓶牛奶,你能帮帮她吗 很多学生一听这个问题,很快兴奋地举起了手,跃跃欲试。教师:看来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不难,那就请你来说一说吧。学生:笑笑家有14瓶牛奶。其他同学同声附和:对。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因为“9+5=14”。教师:哦,你们是通过列式计算解决的。很好,我帮你们把算式写出来,谁再说一遍 学生重复,教师将“9+5”板书在黑板上。教师:为什么要用“9+5”呢 学生:因为要把第一盒牛奶和第二盒牛奶合起来,所以得用“9+5”。教师:说得很好,我明白了。可是“9+5=14”吗?能给我和笑笑讲一讲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同学们知道自己又要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了,很高兴。教师: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你们可以用手里的小棒,先自己试一试,一会儿我请你到前面来给我们讲,好吗?学生开始用小棒尝试解决。教师: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学们开始小声交流。教师:好,同学们请坐好。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想到办法解决笑笑的问题,也有同学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到,没关系,我们先来听听有办法的同学的想法,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你的想法?学生(来到投影仪前):我先用9根小棒表示第一盒中的牛奶,用5根小棒表示第二盒中的牛奶。然后,我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9这边,这边就是10根小棒了,再用10根加上这边剩下的4根,就是14。所以9加5等于14。教师:他是这么想的,他的想法谁能明白 请你再来讲一讲。学生复述了一遍上面的想法。教师:谁跟他的想法一样?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教师:看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这种方法我也听明白了,可是你们自然而然地就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9这边,有没有疑问呢 同学们皱起小眉头,似乎对我的发问感到怀疑:这有什么疑问,就该这样。于是,我不得不继续发问: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9这边,怎么不拿出2根或者3根,或者其他根数呢 一部分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马上表明自己知道,也有一部分学生被我问住了,看来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你看,9根差1根就够10根了,所以从5根里面拿1根放到9根这边不就是10根了吗 10根再加上剩下的4根,不就好算了吗 教师:原来是这样,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一学生复述。教师:看来这1根小棒不是随便拿的,它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是什么了吗 学生:是和9凑成10。教师: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真了不起!下面请刚才没想到办法的同学自己再用小棒摆一摆,试一试。刚才就想到了办法的同学,你能试着在本子上用算式写一写刚才咱们解决9+5的过程吗 学生有的在重新操作,有的开始尝试用算式记录。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我先用9加上1等于10,再用10加上4等于14。(板书:9+1=10 10+4=14)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齐心协力帮助笑笑解决了她的问题。你们的方法对笑笑也有启发,她自己也想到了一个办法,也想让你们试一试,你们愿意吗 我们刚才把9凑成了10,还可以把谁凑成10呢 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发出声音:哦,我明白了!教师:已经有同学明白了,请你来讲一讲。一位同学来到讲台前:我还可以从9根小棒里拿出5根,放到这边的5根小棒里,就凑成了10根,再用剩下的4根和10根合起来也是14根。教师:哦,他是这样想的,你们觉得可以吗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教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学生试着像上次老师发问一样问:你为什么从9根里拿出5根,而不拿出3根、2根或其他根数啊 教师(问台上的同学):你能回答吗 学生:因为这边是5根,再拿过来5根就和它凑成10了。教师:谁明白他的意思了 他也想干什么 学生:他也想凑成10。教师:那跟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刚才我们是把9凑成10,这次是把5凑成10。教师:看来笑笑和我们的方法都是想要凑成10。下面请大家用笑笑的方法自己试一试,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试着用算式把过程写出来,好吗?学生自己尝试。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照着之前的样子):先用5加5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板书:5+5=10 10+4=14)2.做一做,说一说。教师:淘气和笑笑两个小朋友跟咱们一起学习之后,他们想用计数器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前2个计数器图)教师:你们看,淘气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不可以。因为个位已经超过10颗珠子了,所以不能把珠子都放在个位。教师:哦,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异口同声):同意。教师:如果我们帮淘气继续完成的话,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去掉个位上的10颗珠子,再在十位上拨上1颗珠子。教师:是这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后2个计数器图)学生:是。教师:你能说一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学生:个位上的10颗珠子没有了,变成十位的1颗珠子。学生:十位上原来没有珠子,现在有1颗珠子。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满十就得进1。教师:谁能具体说说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像我们之前学过的一样,个位上的10颗珠子就要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来表示,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教师:看来正像你们所说的,个位满十了就得向十位进1。这时计数器上的数是14,所以9+5=14。3.圈一圈,算一算。教师:你能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吗?你打算怎么圈?(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下面图)引导学生圈一圈,用小棒摆一摆,至于学生圈的时候是拆大数还是拆小数不做统一要求,但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凑大数的简便。课堂小结:教师:今天在同学们的陪伴下,我们一起学会了计算9加几的问题,使我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相信我们小朋友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80“练一练”第2题。本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2.课件出示教科书P80“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1题、第3题、第4题。 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凑十法”做铺垫。探索算法过程中,可以独立探索,也可以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简单归纳一下不同方法思考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能够知道“从哪儿入手”。结合实际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拨的过程中,突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过程。先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9+5=?9+1=10 10+4=145+5=10 10+4=14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爱喝的牛奶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圈一圈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也有个别学生对9加几的算理没有理解,计算起来比较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算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