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8 18:2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
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粱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橡、檩、檀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粱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
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
危机。
C.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
烈。
D.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
化建筑物。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
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B.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
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
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
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立言文,完成4-7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频典二部????????????????? 典:掌管。
B.咸慕信而侧帽焉??????????? 侧:斜戴。
C.劝以耕桑????????????????? 劝:劝诫。
D.乃表信为大都督????????????表:上表举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
B.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C.独孤信有较高的为政才能,在秦州任职时,果断处理各种事务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D.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他的名望很高,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但因和赵贵同谋而获罪被免官,但最终被逼自尽。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5分)
(2)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的问题。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①,回首看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8.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5分)
9.简要说说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 , 。”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古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14期,编者有改动)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
??? B.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
??? C.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
??? D.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
??? E.小说结尾之处,作者借吕尚之口对常少山做出了不同于世俗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2)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6分)
(3)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局人去壶隐,只留下了一首诗。作者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①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
② 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
③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
④ 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B.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分享电子商务带来的繁荣。
C.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视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已毫不相干了。
D.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15、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写句子,使语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6分)
2014年9月,亚洲第一个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网球选手李娜退役。之前谈到背后付出的努力与牺牲,有记者问,现在回头看去,会否让自己有额外的满足感,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可以说了就立马做到,李娜听后笑了。“① ,这种喜悦很难用简单的言语来表达的。”她说道,“自己设定了目标,然后通过努力完成了,心里会想最起码不会说对不起自己或是怎么样。在去年年初说要争取拿到世界前三的时候,② ,可是当我做到了,我也特别为自己高兴。包括三个星期前在深圳,我说过今年的目标是希望再拿一个大满贯,估计当时还是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可是我现在做到了。我发现,③ ,否则没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
16、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要求:
(1)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2)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参考译文: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狐,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他连续掌管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任大都督。他跟随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湲戍,攻克,升任武卫将军。到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太祖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太祖是同乡,小时俩人就友好,见面后非常高兴。太祖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事情,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懦弱,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不能决断。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给他的名为信。
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刚开创基业时,只有关中一带的地方,因为陇右地势险要,所以派独孤信去镇守那里。他受到了百姓的敬慕,声威震动邻国。独孤信在秦州,曾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马疾奔进城,他的帽子稍稍倾斜。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斜戴着。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赵贵被诛杀后,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过了没多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不想使他的罪行张扬出来,逼着让他在家中自尽。当时他五十五岁。“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8.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2分)最突出的手法是衬托。云山互衬: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3分)
?解析:这四句曲文描写山高云深的景色。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这种在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色,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生动表现。四句中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但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9. “眠”指睡觉,写出了野鹿在山草中悠闲卧睡的情形;“戏”指嬉戏,写出了猿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2分)构成了一幅恬静、平和、有动有静的画面。(2分)表现了作者陶醉云山,恬然自得的隐居后的生活情趣。(2分)
10、(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1.(1)E C 【解析】(E得3分,C得2分。A塑造吕尚这个人物的手法概括不全面,除动作描写外,还有语言描写。B“贯穿始终”不准确,“古董壶”是中起线索。D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此壶的“文化价值”。)
(2)①对待礼俗非常淡然:他坚持厚养薄葬,母亲生前,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并不讲究葬礼的排场,不顾礼俗。
??? ②对待金钱非常淡漠:他并未因“壶”是古董而多加注意,更不因它的价钱而动摇,宁可让古董壶消失,也不让金钱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
【解析】(每个方面3分:概括1分,结合文本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形象上,表现出吕尚对此壶做判断时的谨慎和得出结论时内心的惊喜,与常少山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常少山对此壶的淡然。(2分)
???? ②结构上,暗示此壶的不同寻常,引出下文引师相壶、人逝寻壶等情节。(2分)
???? ③艺术上,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使作品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2分)
??? 【解析】(意思对即可,答出其他可酌情给分)
?(4)观点一:合理
??? ①人物塑造:这种处理丰富了人物性格。常少山生前自己不看重古董壶的经济价值,死后还教育子女乃至朋友,不要执着于身外之物,让读者感受到他思虑深远的一面。
??? ②情节发展:前文中常少山已经拒绝卖壶,死后又引出寻壶、壶失等情节,陡起波澜,产生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
??? ③主题表达:这首诗表明了常少山对利益的观点态度,也阐明了小说的主题——看淡名利、坚守自我,升华了主题。
??? ④艺术效果:这样一个结局带有一种朦胧之美,含蓄蕴藉,引人联想。
??? 观点二:不合理
??? ①人物塑造:前文塑造的常少山是个率性而为的人,行动多于语言,这样一个人在死前特意处理了古董壶,还留下这么一首诗,显得有些刻意,前后不一。
??? ②情节发展: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这把壶在他眼中始终就是把沏茶用的壶,他的儿子也说,真有这么一把壶,常少山的脾气也不会把它当回事。不当回事却又特意去处理,使得情节发展缺乏合理性。
??? ③主题表达:这首诗阐明了小说的主题——看淡名利、坚守自我。主人公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表达了这一主题,这首诗的出现实属画蛇添足。
??? ④艺术效果:这样的结局有些做作,也太过模糊,降低了小说的艺术价值。
?【解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答出三点,有理有据即可。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
17、立意解读
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 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的评价等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行为影响了位置
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同课章节目录